临床药物治疗学白血病.分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血病 (leukemia );;;;;; ;学习要求;概 述; ;◆按病程和白血病细胞的成熟度分类;◆按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分类;发病情况: ◆白血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在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2.76/10万,接近于亚洲国家,但低于欧美,以急性白血病多见。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但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一)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和免疫功能异常 机制:1.病毒潜伏于宿主体内,在某些理化因素下被激活而诱发白血病。2.外界传播感染,直接致病。3.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患病危险度增加。;;(二)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 苯及其衍生物、亚硝胺类物质 药物: 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 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依托泊苷等;(三)物理因素 X射线、 γ射线及电离辐射  1911年首次报道放射工作者发生白血病的病例; 1929-1942年放射科医生白血病发病率是其他医生的10倍。;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全身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 日本广岛、长崎发生原子弹爆炸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 ;(四)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1000, 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 单卵孪生者中如一个患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1/5~1/4,比双卵孪生者高12倍。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如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在10岁以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4,Bloom综合征(侏儒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在26岁以内发病率为1/3。;(五)其他血液病 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病毒感染 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 遗传因素 其他血液病 ;健康指导; 病人,女,48岁,牙龈出血半个月。查体:T37℃,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双颈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双踝关节肿、痛。肝肋下1.5cm,脾肋下2cm。Hb98g/L,RBC2.5 X1012/L,WBC24.0×109/L,PLT82×109/L,N13.8%,L76.2%,M10.0%,可见幼稚淋巴细胞,骨髓原始淋巴细胞占35%。初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1、如何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2、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是什么? 3、怎样治疗、护理?;概念: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 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征象。 ;FAB分类:;L1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直径≤12μm) L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直径>12μm) L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 嗜碱性,染色深。 ;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 :急性红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发热;贫血; ◆原因: 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与干扰,造成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 无效红细胞生成。 溶血。 出血。 某些阻碍DNA代谢的抗白血病药物如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的应用。;相关因素:  ①正常粒细胞缺乏或功能缺陷。  ②化疗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③白血病细胞的浸润以及化疗药物的应用,易于造成消化道与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  ④各种穿刺或插管留置时间长。;病原菌:    ◆G-:最常见,如肺炎克雷氏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等;    ◆ G+:近年来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等;    ◆真菌:长期化疗、糖皮质激素和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继发二重感染;    ◆病毒:如带状疱疹;    ◆原虫(如肺孢子)等的感染。;;;表现:为持续低至中度发热,可有高热。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化疗药物可使病人体温下降。 原因:与白血病细胞的高代谢状态及其内源性致热源类物质的产生等有关。; 原因:   ◆血小板减少(最主要)   ◆血小板功能异常   ◆凝血因子减少   ◆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和细菌毒素对血管的损伤;表现:出血可发生在全身,以皮肤出血、鼻出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