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家鄉2.ppt.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認識我的家鄉2.ppt

認識我的家鄉2 本土語言教學-閩南語 我會唸台南縣各鄉鎮市地名 新 營 地名由來於明鄭時期在此設鎮屯田。初期因有屯辦何積善等人在鹽水鎮之舊營里屯墾稱為『舊營』,故與之對稱為『新營』。 鹽 水 地名以前叫做鹽水港,在明鄭時期稱為奎庄。在清雍正九年闢為島內貿易港。潮滿海水可及,故與稍北的淡水港對稱為鹽水港。因為以前港道環繞街區,形成彎曲狀,有如半月,所以鹽水港又稱為『月津港』或月港。 白 河 白河街區舊稱為店仔口街,因為白水溪穿流於石灰岩山區,水色白濁,所以改稱為白河街。白河舊名「店仔口」,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白河是往當時已非常繁榮的商業中心『下茄苳』的必經之路,因此有一吳姓的異鄉人於現在市場的十字路口結廬賣涼水茶點,提供行人休憩場所。店仔口指的就是草廬的門口。後來改稱「白河」的理由是地方人士以「店仔口」不雅,而境內有白水溪從東繞南而西,環村而流,乃以「白河」為名。光復後改為「白河鎮」。(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後 壁 後壁舊名為後壁寮,意思就是在後方的寮舍。 柳 營 地名由來有二說:1.柳營舊稱為查畝營(台語),即明鄭時期女宿鎮的屯田之地。今柳營之名,應起自明鄭陸軍鎮名柳宿鎮,柳宿鎮可能與女宿鎮毗鄰而屯,故名。2.柳營昔稱「查畝營」,即勘查田畝之營部。「查畝營」的地名沿用至民國九年(日據大正九年)。後因本地居民以劉姓居多,劉、柳同音,乃改名為「柳營庄」,光復後改設「柳營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東 山 東山從前是平埔族洪雅族哆囉嘓社所在地,後來漢人漸增,開墾於此,形成哆囉嘓庄。後來改稱番社街,光復後又鑑於其名不雅,因其在新營東方之山區,所以改稱為東山。 麻 豆 此地以前是平埔族西拉雅族麻豆社址,是台南市附近四大平埔族社之一。 下 營 下營地方是明鄭時期設鎮屯田之地的舊名,依據屯營之相關位置,所以有頂、中、下之別。 六 甲 地名之由來,相傳為鄭成功參軍陳永華駐軍在此開墾荒地,最初依據開墾面積取名有二甲、六甲、七甲等村。六甲位居中心,故取名為「六甲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官 田 官田舊稱為官佃,是荷據時期王田之所在地,到了明鄭時期改為官田,招募移民來墾,耕者為官佃,民國九年改為今稱,沿用至今。 大 內 鄉名取自大內村的舊稱大內,以前移民先建北方一小庄稱頂庄,東南方為內庄,因為此地在內方庄,所以得名。三百餘年前,楊氏兩兄弟由漳州府龍溪縣遷來。長兄名楊內,住在「內庄」。弟弟名楊石,住於「石仔瀨」,總稱為「內庄」。光復後改為大內鄉。(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佳 里 佳里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蕭壟社之社域,民國九年取境內地名佳里興之佳里,改舊稱蕭壟庄為佳里街,光復後沿襲為鄉名。 學 甲 學甲即平埔族西拉雅族番社之譯音地名,有一說為學甲即史椰甲社。 西 港 地名由來有二說:? 此地東方約三公里處,有直加弄港(今安定),因相對位置關係,本地乃取名「西港仔」此地昔日大部均屬海埔,西港是濱臨汊港,因位於後營之西,故稱之。(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七 股 地名由來有二說:1.七股原稱為七股寮,清道光年間有十六股首招佃開墾此地。七股寮即當時由七股首招來的佃戶所築茅寮的地方,後來發展為村莊。2.據傳此地形成海埔新生地後,有從福建省來台的七名移民,他們連袂前來共同墾殖一魚場,名曰「七股塭」,此後就一直沿稱「七股」。(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將 軍 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將軍平台有功,清廷將本鄉內的荒埔地,賜予施琅為世襲之業地,所以得稱。 北門舊名北門嶼,此地以前是倒風港大潟湖內一濱外沙洲,因其在北方倒風港門戶處之沙洲,所以得名。另有二說為:? 它位居臺灣府北方而得名。它與青峰闕北方出入口有關。(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新 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是西拉雅平埔族(SIRAYA)的古地名,為平埔族大目降社聚居之地。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二年),鄭成功討平大目降社,且將本地規劃為承天府所管轄之新化里,其含意就是取「新歸化之番社」。清朝時設大目降庄,後來漢人移入,日趨繁榮,就改名稱為「大穆降街」。日本統治台灣時,改名為「大目降街」。民國九年,地方制度修改,大目降街改為新化街,是新化郡行政所在地。光復後正式定名為新化鎮。(臺南縣鄉土教材,民 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善 化 由於明鄭時期,本地是屬於『善化里西堡』,民國九年時,將舊稱『灣裡』改為『善化』『灣裡』是從本地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沿用而來的。 新 市 地名由來有二說:1.相傳十七世紀荷蘭人佔據台南安平時,將原居住於該地之西拉雅族人,遷移創建之新社址。2.相傳三百年前,山內方面的居民,運搬產物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