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7.4采空区留条形间隔煤垛控制工作面矿压显现技术 1)在面长方向上,将工作划分为4个区域对放煤进行控制。 2)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以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0m)对放煤时间进行控制,在每个周期来压步距内顶板来压时约割煤5~7刀(3.5m~4.9m)不放煤,不放煤步距基本与工作面平均显著来压步距(5m)基本相当,即在来压期间不放煤可形成满足要求的最大煤垛高度。 3)在每个不放煤区域内,仍可以以8架为单位对放煤进行控制,相邻条形内放煤与不放煤间隔进行,如图7.3所示。 * 山东科技大学 * 图7.3 采空区分区域留条形间隔煤垛控制工作面矿压显现示意图 * 山东科技大学 * 7.5 留煤垛提高采空区充填率控制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实践成果 1)酸刺沟煤矿采煤一队在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创造性应用了上述留煤垛控制矿压技术。 2)他们实施了“全工作面一线双十架放煤”技术。 具体做法为:顶板非来压时全工作面正常放煤,顶板来压时全工作面一线10架支架放煤,邻近10架支架不放煤,以此类推,最终采空区留下宽度约7刀煤(宽约4-5m),面长方向约10个架子(长17.5m)的直线条形间隔煤垛支撑采空区顶板。如图7.4所示。 * 山东科技大学 * 图7.4 一线双十架采空区留间隔条形煤垛 * 山东科技大学 * 3)矿压监测显示,所留煤垛确实能支撑顶板,控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实测来压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一般不超过150mm,避免了老顶冲击和压死支架情形。 4)实际的采空区煤垛高度不足。(被动放煤量较多) 5)顶板控制初步成效的取得,是上述2项专门技术双管齐下的成果。 * 山东科技大学 * 8 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三带”高度及地表岩移观测 8.1采前孔的现场探测 1)从2011年6月30日开始进行仰孔施工,截止7月3日已完成钻孔注水观测工作。在煤层顶板剖面上,根据孔深和由高程静压确定的垂高画出钻孔轴线。以孔轴为纵坐标,以注水流量为横坐标,根据各孔段上的注水漏失流量,作出钻孔分段漏失量剖面图,如图8.1所示。 * 山东科技大学 * 图8.1 采前孔注水漏失量图 * 山东科技大学 * 2)从采前孔注水漏失量图可以看到,整个钻孔漏失量变化明显,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层段漏失量较大,最大处约900ml/min,中砂岩及细砂岩岩层段漏失量较小,多处为零或者近乎于零。 由以上分析可知,6上煤覆岩岩层的原生裂隙在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层段较发育,中砂岩及细砂岩岩层段原生裂隙几乎不发育。 * 山东科技大学 * 8.2 地表岩移观测 1)地表岩移观测的对象为6上105-2及6上107两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各布置测线2条,走向观测线(800/1000m)和倾向观测线(570/600m)各一条。测线总计4条,测点总数为157个 ,具体观测站布设方案参见《地表岩移阶段报告》。两个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的布设如图8.2、8.3所示。 2)地表移动观测的基本内容是:在采动过程中,定期地、重复地测定观测线上各测点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变化。地表移动观测工作可分为:观测站的坐标变化,地表破坏的测定和编录。 * 山东科技大学 * 图8.2 6上105-2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 I1 走向线 z33 z32 E II1 倾向线 q1 中 心 线 q30 z1 z2 A q15 q17 zj03 z33-1 z32-1 z31 z31-1 z30 z30-1 q30-1 q29-1 q28-1 q27-1 q2-1 q1-1 q3-1 q4-1 E: X:519396.570 Y:4397014.941 注:本图中中间段测点用短线代替,其中E为交点,A 为中心 * 山东科技大学 * I1 走向线 z33 z32 E II1 倾向线 q1 中 心 线 q30 z1 z2 A q15 q17 zj03 z33-1 z32-1 z31 z31-1 z30 z30-1 q30-1 q29-1 q28-1 q27-1 q2-1 q1-1 q3-1 q4-1 E: X:519396.570 Y:4397014.941 注:本图中中间段测点用短线代替,其中E为交点,A 为中心 图8.3 6上107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 * 山东科技大学 * 3)地表岩移观测仪器采用南方数码GPS S82型RTK,以矿区原有的控制点为基准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包含连接测量、全面观测及日常观测工作,。前期的连接测量和全面测量已结束,目前正进行日常观测工作,现场观测如图8.4所示。 4)自2011年8月1日(工作面已累计推进741.75m,距离走向线Z1测点104m)开始进行观测,截止日前已累计观测地表测点8次,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 山东科技大学 * 图8.4 地表岩移现场监测 * 山东科技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