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肢动物-昆虫纲-蚊①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一、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及附肢分节,且两侧对称 (二)体表具外骨骼 (三)循环系统开放式 (四)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二、节肢动物与人类 (一)有益节肢动物所起的主要作用 1.供人类食用 2.提供工业原料 3.作为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 4.完成植物的传粉作用 5.抑制害虫 6.药物制作原料 (二)有害节肢动物的危害 1.危害人、畜健康,传播疾病 (“四害”中除老鼠外,苍蝇、蚊子、蟑螂都是医学昆虫) 2.严重危害农林业 三、医学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一)医学节肢动物 通过骚扰、叮咬、吸血、毒害、寄生及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节肢动物。 (二)医学节肢动物学 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疾病的关系(致病或传播疾病的规律)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四、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类群 (一)昆虫纲 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蚊、蝇、蚤、虱、白蛉、臭虫、蜚蠊、桑毛虫、松毛虫等。 (三)甲壳纲 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对。 淡水蟹、淡水虾、蝲蛄和剑水蚤等是蠕虫的中间宿主。 (四)唇足纲 虫体窄长,腹背扁平,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每一体节各有足1对。第一体节有1对毒爪,如蜈蚣。 (五)倍足纲 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 五、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节肢动物本身对人体的危害,导致虫源病。 1.叮刺、骚扰和吸血 2.螫刺和毒害 3.过敏性反应 4.侵害组织或直接寄生 某些昆虫具有特异的带刺的有毒腺体 (二)间接危害——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两个概念 ①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媒介、病媒昆虫):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 ②虫媒病:由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引起的的疾病。 虫媒病的种类很多,其病原体有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1.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的方式 (1)机械性传播 ①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输送的作用。 ②特征: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时,形态变化和生物学无变化,数量一般也无变化(在有利条件下亦可繁殖但非必要),仍然保持感染力。 ③机械性传播虫媒病的动物主要有蝇和蟑螂,尤以前者为著。 ④其传播途径为病原体经节肢动物体表、口器或消化道感染人体。如:蝇类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 (2)生物性传播 为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最重要的方式。 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发育、繁殖或繁殖与发育的生物学过程才具有感染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人。 ①发育式传播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有发育,经历不同的发育阶段(期),它们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变化,但不进行增殖,没有数量的增加。 如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②繁殖式传播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过繁殖而数量增加,但无可见的形态变化,病原体须在其易感节肢动物体内增殖至一定量时,才具传播能力。 如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鼠疫杆菌在蚤体内的繁殖。 ③发育繁殖式传播 指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既发育又繁殖,形态和数量均有改变,病原体只有待发育及增殖完成后才具感染性。 如疟原虫在按蚊体内、杜氏利什曼原虫在白蛉体内的发育和繁殖。 疟原虫的生活史 ④经卵传递式传播 某些病原体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而且主要还能侵入雌虫卵巢,再经卵传给下一代,使其后代也具有感染能力。 此类传递在病原体中常限于虫媒的病毒、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如登革病毒可经卵传递。 六、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 (一)生物学证据:①与人的关系密切;②种群数量较大;③寿命较长。 (二)流行病学证据:地理分布与季节消长的一致性。 (三)病原学证据 ①实验室感染证据:人工感染成功,并能发育到感染期。 ②自然感染证据: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在可疑的节肢动物可分离到自然感染的病原体,对寄生原虫和蠕虫,还需查到感染期。 (一)医学节肢动物生态(了解) 1.对医学节肢动物生态的研究是为了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找出对其生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针对薄弱环节制定防制措施。 主要研究内容:环境因素与节肢动物的孳生、栖息、越冬、季节消长、区系、食性、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滞育、产卵等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生物因素。 2.孳生与栖息 孳生:节肢动物非成虫期的生活行为,其生活场所称作孳生地。 栖息:节肢动物成虫期的生活行为,其生活场所称为栖息地。 蜱螨类则笼统地称为孳生。 3.食性:单血食性和多血食性。 4.光照因素影响(趋光性、避光性) (1)昼行性类群:蝇、伊蚊等 (2)夜行性类群:按蚊、库蚊、白蛉、臭虫等 5.越冬、季节消长和区系 越冬:节肢动物在寒冷季节生命活动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 季节消长:节肢动物种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