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连接与黏附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细胞连接 cell junction 是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结构。 分为三大类,即: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和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一、封闭连接 存在于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间。也叫zonula occluden 连接区域具有蛋白质焊接线,也称嵴线,由跨膜细胞粘附分子构成。 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 主要作用:封闭相邻细胞间的接缝,防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构成脑血屏障和睾血屏障。 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 连接蛋白呈梯子状排列,形状非常规则。 在果蝇中一种叫做discs-large的蛋白参与形成间壁连接,突变品种不仅不能形成间壁连接,还产生瘤突。 二、锚定连接 (一)粘合带与粘合斑 粘合带(adhesion belt) : 呈带状环绕细胞,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相邻细胞间的粘合分子为E-钙粘素。 质膜内侧有多种附着蛋白形成的致密斑。连接的细胞骨架成分为actin。 粘合斑(adhesion plaque):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分子为integrin、胞内骨架成分也是actin。 Adhesion Belt (二)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desmosome)是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结构。 通过质膜下的致密斑连接中间纤维。 桥粒中间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分布: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管、心肌中。 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连接蛋白为整合素。连接的细胞内骨架成分为角蛋白。 Hemidesmosome 三、通讯连接 (一)间隙连接 gap junction 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连接处有2~4nm的缝隙。 基本单位称连接子(connexon),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环绕而成。 注射染料证明间隙连接可允许分子量小于1.5KD的分子通过,但通透性是可调节的。 (二)胞间连丝 plasmodesmata 由穿过植物细胞壁的原生质构成,直径约20~40nm。中央有SER形成的连丝小管。 功能上与动物细胞间的间隙连接类似。允许分子量小于800Da的分子通过,在相邻细胞间起通讯作用。 通透性可调节。某些植物病毒能制造特殊的蛋白质,使胞间连丝的有效孔径扩大。 Plasmodesmata 三、化学突触 synapse 是存在于可兴奋细胞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作用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兴奋。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起末梢膨大呈球形,称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内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各类连接的比较 第二节 细胞粘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CAM介导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ECM间的相互作用。 为糖蛋白、分为五类,分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胞外区,N端部分,负责与配体识别; 跨膜区,多为单次跨膜; 胞质区,C端部分,与质膜下的骨架成分直接相连,或与胞内的信号分子相连。 多数细胞粘附分子依赖二价阳离子,如Ca2+,Mg2+。 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机制有三种模式: 亲同性粘附; 亲异性粘附; 通过胞外连接分子相互识别与结合。 一、钙粘素cadherin 亲同性CAM,依赖Ca2+。 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均含Ca2+结合部位。 作用: 介导细胞连接:如E-钙粘素。 参与细胞分化:决定胚胎细胞间的粘附,影响细胞分化。 抑制细胞迁移: 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主要钙粘素分子 二、选择素 选择素(selectin)属亲异性CAM;作用依赖于Ca2+; 参与白细胞与脉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粘合; 已知选择素有三种:L选择素、E选择素及P选择素。 P选择素贮存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 E选择素存在于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L选择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白细胞的表面,参与炎症部位白细胞的出脉管过程。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uperfamily Ig-SF包括分子结构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的所有分子,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指借二硫键维系的两组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结构。 一般不依赖于Ca2+,包括亲同性或亲异性CAM N-CAM存在于神经细胞。 Pe-CAM存在于血小板及大多数免疫细胞。 I-CAM及V-CAM在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Ig-SF 四、整合素integrin 多为亲异性细胞粘附分子。作用依赖于Ca2+。 是α β亚单位形成异二聚体。 含β1的整合素主要介导细胞与ECM之间的粘附。 含β2的整合素主要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含β3亚单位的整合素介导血小板聚集,参与血栓形成。 α6β4整合素以层粘连蛋白为配体,参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