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国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遭受了巨大的浩劫:国家财产的 4 5 %化为灰烬 ,全国一百几十座 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战争中死亡人 口 6 0 0 多万,农业生产只达到战前的 6 0 %水平,工业生产下降了 6 7 %,由于经济衰落,粮食和日用品极度匮乏,通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不可控制。当时国际上一些人断言 ,无论日本怎样医治战争创伤,日本的前途在相当长的时期都是十分暗淡渺茫的。 然而,战后日本的发展,却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奇迹,仅仅三十多年 ,便在钢铁 、汽车、化工 、电子产品等领域雄居世界市场.成为令美国和欧洲又怕又恼的超级经济大国,很多人认为:日本奉行 “拿来主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是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强调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作用,然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过程,它涉及到政治制度,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经济复兴 高速增长 低速增长 经济衰退 一、战后经济发展历程概述 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过渡 战后10年内:经济恢复时期 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高速增长时期 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国际 国内 70年代初—80年代末:低速稳定增长时期 国际条件的变化 90年代以来:经济衰退 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 二、 战后经济复兴1945-1955 (一)经济民主化 (二)经济复兴与稳定 (一)经济民主化 目标: 尽快复兴经济,解决国内供应不足和失业问题。 经济民主化的三大改革: 1、解散财阀 2、农地改革 3、劳动民主化 1、解散财阀 原因: 具体措施: 解散控股公司 分割巨型企业、控制企业兼并 《禁止垄断法》 效果: 确立了日本市场经济的基本竞争原则,促进了企业投资和技术革新,为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创造了制度条件。 (二)经济的复兴与稳定 战后经济复兴可分为2阶段: 通货膨胀和倾斜生产方式时期(1945-1949) 代表性事件 经济民主化 道奇计划 朝鲜战争和反垄断法缓和期(1950-1955) 由于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经济自由化时代 二、经济高速增长 第一次高速增长 转型期和第二次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的结束 (一)第一次高速增长 1955-1961年:年均增长率10.8%,分别经历了“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 1、动力及特征 (1)主要动力:重化工业化 (2)企业兼并和企业系列化推动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3)形成了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 (二)经济转型时期 1962-1964 1962年由于巨额国际收支赤字而采取金融紧缩政策,经济陷入低潮,进入转型时期。 1、生产过剩,企业收益低下 2、年轻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中小企业倒闭 (三)第二次高速增长 越南战争特需的影响和赤字国债的作用,使日本经济在1965年以后又进入高速增长。 1966-1970: 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GNP仅次于美国和苏联 (四)高速增长时期的产业政策 目标: 按“需求的收入弹性标准”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标准”确定主导产业,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促进产业合理化,并适时提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 日本的低成长时代和长期低迷 1973年,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陷入混乱,1974年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主要出口产品由钢铁转为汽车。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在贸易上长期赤字。此后,根据广场协议,日元不得不升值而导致经济不景气。1980年代后,因为金融环境宽松,景气持续强劲,导致股票价格和地价大幅攀升。即泡沫经济。 1990年代,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地价)急剧下跌,受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后遗症影响,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被认为是“失去的十年”。2002年后,在外国需求上升的拉动下,情况有所改善。但增长率持续低迷。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显然,同样的GDP增加量相对于不同的基数,会有不同的增长率。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越低。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二,后发展效应消失。 随着后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可供模仿的成熟技术减少,新的产业部门发展速度减缓,需求方面的新陈代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快,甚至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日本20世纪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巴克曼公司产品在石化行业技术应用201508.pdf VIP
-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品质》高尔斯华绥优秀实用详解.ppt VIP
-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难题练习第20章 电与磁.docx VIP
- 《游青城山记》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上)《三峡》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docx VIP
- 2024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公司战略规划模板.ppt
- 生命生态安全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