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體詩選
古體詩選 左思〈詠史〉 陶淵明〈飲酒〉 左 思 一、印象左思 二、曖曖內含光:左思 三、課文賞析:〈詠史〉第一首結構 四、全詩分析 五、附錄:詠史詩其餘七首 印象左思 一、洛陽紙貴 左思是西晉著名文學家,他小時候被認為天資愚笨。父親教他識字,常常費盡心機,但他都記不住,父親因此常為兒子的前途唉聲嘆氣。 左思是個孝順的孩子,不想父親為他操心,便下決心刻苦學習,將勤補拙。從此,他將別的小朋友遊戲的時間全用在學習上,一遍不懂學兩遍,兩遍不懂學三遍,直到學懂弄通為止。 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年後左思不僅精通經典,且善陰陽之術,對詩賦研究尤其深厚。 他寫的〈三都賦〉震動整個京城,滿城豪貴之家競相傳抄,竟然令洛陽紙張因而缺貨,價格也暴漲起來。 這也就是成語「洛陽紙貴」的來由。 二、十年寫成〈三都賦〉 據說,左思創作〈三都賦〉整整苦思了十年。在這十年裡,他對三國時期的三個都城(蜀都益州、吳都建業、魏都鄴縣)的山川地理、歷史風俗等都作了詳盡的實地考察。 回到家裡,他把宣紙懸掛在院籬、廁所,每想到一句就隨時寫下來,這樣經過十年的精心構思,反復修改,終於完成了他的鴻篇巨構──〈三都賦〉。 三、其貌不揚 《晉書》記載左思:「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游,以閒居為事。 」 《世說新語?容止篇》有故事刻劃他貌寢的程度:「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曖曖內含光:左思 身 世 戰國時齊國公族左公子的後代。 父親左熹,出身於小官吏。妹左棻 〈離思賦〉自言「生蓬戶之側陋」,足見左思乃是寒門出身。 左思母親早死。兄妹均以文才出名。 左思少年時代曾學過鍾繇、胡昭的書法,並學鼓琴,都沒有學成。其父對友人說:「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左思受到他父親的激勵,更加勤奮學習,涉獵甚廣,兼通陰陽之術。 文學地位 歷代文人對左思的詩歌,特別是他的〈詠史〉評價是比較高的,而且從六朝到明、清,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鍾嶸把左思列在「上品」,其評語說:「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雖野於陸機,而深於潘岳。」 清人沈德潛說:「太沖胸次高曠,而筆力又復雄邁,陶冶漢、魏,自製偉詞,故是一代作手,豈潘、陸輩所能比埒。」 劉熙載說:「若鍾仲偉(鍾嶸)謂左太沖『野於陸機』,野乃不美之辭。然太沖是豪放,非野也,觀〈詠史〉可見。」 左思不像陸機那樣雕琢字句,因襲模擬。他的詩壯美、豪放而且富有創造性,思想高度和藝術成就均在潘、陸之上。 代表作 左思的創作,留存下來的不多,僅有賦三篇,詩十四首,他的大多數作品,靠《文選》和《玉臺新詠》得以保存下來。 據《隋書˙經籍志》載,左思原有文集《左思集》 三卷,大約在宋代已散佚。 左思的代表作是〈三都賦〉與〈詠史〉八首。 賈誼〈過秦〉 賈誼,西漢初期著名的辭賦家、政論家,年輕時有才名,二十二歲即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升任大中大夫。 由於他在朝廷上力主革除政治弊端,觸犯了當時權貴們的利益,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四年後,又被召為梁懷王太傅。懷王墜馬身亡,賈誼自慚失職,鬱鬱而死。 賈誼的政治主張:削弱藩王的勢力,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全力抗擊匈奴,內政則是發展農業,增強國力。 他的政論文如〈論積貯疏〉、〈治安策〉、〈過秦〉等,分析形勢,切中時弊,有深刻獨到的見解,被魯迅評為「西漢鴻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漢文學史綱要》)。 他的辭賦也很有名,以〈鵬鳥賦〉、〈弔屈原賦〉為代表。 〈過秦〉上:文章主旨在於總結秦亡的教訓,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賈誼認為,秦之過,在於「仁義不施」,不知「攻守之勢異」。 賈誼寫作此文,目的在為漢文帝提供政治上的鑒戒。文章使用了前後對照的手法,鋪陳排比,有一瀉千里之勢。 司馬相如 〈子虛賦〉 〈子虛賦〉作者是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7年),字長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 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 生 平 司馬相如少年時喜愛讀書與劍術,崇敬戰國藺相如,遂改名相如。 後〈子虛賦〉被漢武帝讀到,非常驚嘆,召相如問之。相如又作〈上林賦〉。 〈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漢賦的頂峰作品,其鋪陳的描寫達到了極致,顯示出高度的修辭技巧,但是這也正是缺點所在,使得文章呆板凝重。 該賦的用意上儘管有些人認為作者是為了勸諫漢武帝,而這兩篇賦的結尾也確有諷喻之辭,但是賦中的描寫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極大的滿足了漢武帝的虛榮心。 後司馬相如雖曾屢次上書勸諫漢武帝,但死後卻遺下〈封禪書〉,造成漢武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封禪活動。 鳴鏑 鳴鏑,又稱「嚆(ㄏㄠ)矢」、「髐箭」ㄒ|ㄠ 。本為匈奴王冒頓(ㄇㄛˋ ㄉㄨˊ)所造。《史記˙匈奴列傳》載其發明鳴鏑的動機、目的,頗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