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学的涵义 广义:教学是指人类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种活动。 如钻木取火。 狭义: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本讲取狭义的教学涵义。 二、对教学涵义的理解(狭义) (一)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 (1)教与学不可相互替代 教是一种外化的过程,学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2)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二)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师生交往的属性:主体性(人格独立平等) 互动性(参与开放共享) 互惠性(教学相长:完善自我与专业成长) 师生交往的基础:需要教师具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 真挚 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师生交往的主要手段: 对话——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 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 对话——目的是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相关材料分析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刘胡兰》一文时,与学生进行了这么一段问答。 师问: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生答:是写刘胡兰的。 师问:你怎么知道? 生答:题目就是刘胡兰。 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答:1947年1月4日。 师问:你怎么知道? 生答:课文第一句就是这么写的。 课文中敌人对刘胡兰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钱。” 师问:谁知道那时发什么钱? 有生答:发银圆。也有生答:发铜板。 教师最后总结说:反正那时的钱比现在的值钱。 问题:你如何评价材料中师生的问答? (三)教学的过程也是课程不断开发的过程 文本课程 体验课程 视界融合、意义构建 一方面原有的片面和隔膜在不断消融,另一方面新的理解和感受在不断增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目标:认知与情感) (四)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科学的本质在于发现——求真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求美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向善 教育感言——智慧能启迪智慧,人格能塑造人格 教育引言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与变化? 你能否让学生明白错误? 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教学的地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以教学为主体现在哪些方面? (1)时间、人力(教职工比例)、物力、财力主要用在教学上; (2)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备课、上课、作业、考试、教研等): (3)重视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师、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5)合理安排其他活动。 四、教学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学动力是指由存在于教学中的矛盾产生的推动和维系教学系统运动的力量。 教学中的矛盾体现: 外在矛盾: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与年轻一代现实水平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矛盾(人是社会中的人) 内在矛盾: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之间发生的相互矛盾 教育感言 你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但永远也拿不到社会这个大学的毕业证。 学习好的学生是提高业务能力的老师,学习差的学生是提高教学法的老师。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心中就有一千种对教材的不同理解。 (3)彼此评判——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交而不往”,究其原因大概是交往主体之间缺乏评判。师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