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讲座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贞丰县民族中医院 刘洪芳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经与络的区别 二、经络系统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传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 濡养:气血通过经络循环传注而通达全身,发挥其作用。 调节: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平衡。 四、 十二经脉简介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三)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 头 手 三 手三阴 阳 胸腹 手 足 足 三 三 阴 阳 足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循行 1.手太阴肺经 【主治病症】以胸、肺、喉部病为主。如喉痛、胸痛、咳嗽、气喘、咳血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1.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少商 位置: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昏厥,癫狂。现多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 中风昏迷等。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病症】以头面、五官病症为主。如头痛、鼻衄、齿痛、喉痛、口眼歪斜、牙关不利和发热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水沟穴),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塞,齿痛,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腹痛,闭经,滞产。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3.足阳明胃经 【主治病症】以治胃、肠疾患为主,如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食欲不振等,以及头、面、眼、鼻、口、齿和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 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乳痈,水肿,咳嗽,气喘,虚劳羸瘦,中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