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法律制度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 主讲:江兆涛 西周法律制度 课时:4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掌握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礼与刑的关系、主要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重要问题。 重点:“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周礼;婚姻制度 难点:礼与刑的关系 司考考点:“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周礼;契约制度;婚姻制度;继承制度;诉讼审判制度 目次 一、“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 二、礼刑并用法制体系的形成 三、刑事法律内容 四、民事法律内容 五、司法制度 一、“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天罚”思想在周初的改造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敬天保民,以德配天 (二)“明德慎罚”的涵义 “明德慎罚”最早见于《尚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所谓“明德”,就是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德教,用道德的力量去教育、感化,使天下臣服;所谓“慎罚”,就是主张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审慎、宽缓,不应“乱罚无罪,杀无辜”。“明德慎罚”主张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实际上就是强调将教化与刑罚相结合。 (三) “明德慎罚”思想提出的意义 “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一方面动摇了神权法思想,在“神”之外,指出了“民”的重要,缓和了商纣王时期的社会予盾。另一方面,其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重民”、“民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阶层的基本政治观点。这种法律思想影响极为深远。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的理想原则。西汉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主张被儒家学派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法律思想和法制方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一种法律观念。 二、礼刑并用法制体系的形成 (一)周礼 1.礼的产生与发展 2.周公制礼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之子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礼记·明堂位 》) 3.宗法制与礼之原则 西周分封诸侯图 封建亲戚,以藩(蕃)屏周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亲亲 尊尊 《礼记·大传》: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亲亲”:即“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亲亲父为首”,以孝为核心,要求每个人应该爱戴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亲敬以父权家长、族长、宗主为中心的尊亲属。 “尊尊”:即“名位不同,礼数亦异”。 “尊尊君为首”,以忠为核心,要求下级对上级,小宗对大宗,臣民对君长,卑贱者对尊贵者,必须绝对拥戴和服从,严格遵守社会等差关系,严禁违法僭越行为。 “亲亲”是“尊尊”的基础,“尊尊”是“亲亲”的延伸和归属。 《荀子·国富》: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4.礼之性质 一般认为, “礼”的很多规范实质上具有法律甚至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5.礼之内容 《礼记·昏义》:“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周礼内容极其广泛,大到国家典章制度,小到人们的生活规范,都被包括在周礼的范围之内。 《周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大戴礼记·本命第八十》:“礼义者,恩之主也。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二)《九刑》与《吕刑》 1.《九刑》 《左传》:“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九刑》一说为“刑书九篇”;一说为五刑加上流、赎、鞭、扑四刑。(《法经》之前,所谓法典编纂体例为“以刑统罪”,故二说可能所指相同。) (1)流刑——部落首领。 (2)赎刑:墨-100锾铜,劓-200锾铜,刖刑-500锾铜,宫刑-600锾铜,死刑-1000锾铜 (3)鞭刑——主要针对官员。 (4)扑刑——惩罚学生,国立大学“辟雍”。 2.《吕刑》 周穆王时司寇吕侯制定,贯彻周初明德慎罚思想,规定了以五刑和赎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及一些刑罚原则。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 (三)礼与刑的关系 1.礼与刑是广义法的两个相互依存的部分 《荀子·成相》: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2.礼刑有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孔子家语》五刑解第三十 冉有问于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