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战的结束 1.背景: 2.过程: ①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 失了执政党地位; ②德国统一: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 ③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 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 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 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 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 3.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 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 要意义 5.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 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 * * * * * * * * * *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政治: 杜鲁门主义 1)建立: 1949年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目的: 从军事上遏制苏联 4)性质: 2、经济: 马歇尔计划 3)影响:北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同盟 3、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军事条约网 签订时间 签订者 表现 1950.10 泰国 军事援助协定 1951.8 菲律宾 《共同防御条约》 1951.9 日本 《安全保障条约》 1951.9 澳大利亚、新西兰 《美澳新安全条约》 1953.10 韩国 《共同防御条约》 1954.8 英法澳新菲泰巴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 1954.12 中国台湾蒋介石政府 《共同防御条约》 1955.11 英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 “观察员”身份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 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成立: 1947.9 贝尔格莱德 2)影响: ①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共产党的工具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成立: 1949年1月 3)影响: ①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②苏联在与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2、经济: 经济互助委员会 2)目的: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背景: 巩固东欧地区、抗衡美国 2、经济: 经济互助委员会 2)目的: 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 3、军事: 华约组织(1955年5月) 3)影响: ?性质: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它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两个对 立的军事集团。 ?作用: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 它也是苏联控制东欧的工具。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1、背景: 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升级,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2、起因:西占区与苏占区分别实行币制改革; ? 3、影响: ①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②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五)、关于冷战的思考 1、形成原因: 2、评价: 1、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 2、冷战局面的不断升级,导致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北约与华约; 3、美苏争夺的重点地区(欧洲)并未兵戎相见,但局部战争不可避免;冷战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3、影响: ①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相互对立的产物 ②也是美苏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需要而采取针锋相对态度的必然结果 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美苏争霸 美苏对峙 从对峙走向缓和 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70年代末 80年代 领导人 苏 美 基本 态势 对华政策 苏 美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推行霸权主义 孤立、禁运、封锁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苏攻美守 军事威胁 逐步实现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 里根 美攻苏缩 中苏关系正常化 加强合作 时好时坏 优势在美 一、美苏对峙(第一阶段) (20C50S中后期—60S初) 1、形成时间: 20C50S中后期 2、形成原因: 美: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苏: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3、争霸的特点: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