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便秘药物的选择
1、膨胀性导泻剂:又称为膨松剂,主要为含纤维素和欧车前的各种制剂,小麦麸皮、琼脂、甲基纤维素、车前子制剂等。
2、渗透性导泻剂:
不易吸收的盐类:如硫酸镁、硫酸钠(芒硝)、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组成的复方制剂等。
不易吸收的糖、醇类:如乳果糖(杜密克)和聚乙二醇(PEG)等。
3、润滑性导泻剂:如液体石蜡、甘油制剂等。
4、刺激性导泻剂:
联苯酚类:如酚酞(果导)、比沙可啶(便塞停)等。
蒽醌类: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
5、胃肠动力剂:代表药物有西沙必利、普芦卡必利。
6、中药治疗
泻下药的概念
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可以泻下里实证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脘腹胀痛,或脏腑有寒凝积滞 ,或水饮内停引起的严重水肿,胸腹积水体质壮实者,或虚 、实便秘。根据泻下剂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 、润下剂、逐水剂和攻补兼施剂
配伍不当
用药不当或时间过长
过敏反应
忽视个体差异
不合理的辩证用药
药物自身的毒性及用量不当
牛黄解毒片:循环系统严重不良反应致死亡1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报道1 例1. 5 岁男性患儿,因大便干燥家长自行给药1 片,口服。不良反应发生在药后 1h,主要症状为:颜面水肿,继而出现抽搐,颜面及四肢末梢发绀,呼吸心跳停止。查体: 神志不清,呈昏迷状态,双眼瞳孔4 ~5 mm,对光反射迟钝,颜面、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四肢末梢凉,呼吸急促,心音低钝,BP 35/0 mm-Hg,体温 39 ℃ ,腹部膨隆,四肢松软。实验室检查提示患儿肝、肾、心功能损害。立即给予吸氧及抗过敏治疗,发绀有所缓解。次日患儿症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牛黄解毒丸( 片) ,用类非处方药,主要成分为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苦寒辛凉,清热解毒。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说明书标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多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所含雄黄有关,因雄黄的主要成分是 As2S2,在体内部分被吸收且排泄缓慢,若过量可致胃、心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致周围神经炎及皮疹等。
配伍不当
大黄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甘草合剂同服,因大黄中的鞣质与甘草酸反应生成沉淀,影响疗效。
用药不当或时间过长
含蒽醌类(大黄、芦荟、番泻叶、虎杖、决明子、何首乌)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通便灵、复方芦荟胶囊、枳实导滞丸、新清宁片、胆宁片、麻仁润肠丸、六味安消胶囊大黄附子丸、一清胶囊、大黄蟅虫丸、龙荟丸、青宁丸、肾衰宁胶囊、以及现在被广泛应用的减肥药排毒养颜胶囊等。若偶尔的便秘和短时间的应用,不会产生泻药依赖,也不会形成结肠黑变病;若是长期滥用会损伤结肠平滑肌神经细胞,从而导致结肠对肠内容物刺激的反应性降低,使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动力下降,继而发生更严重的便秘,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的发生。
大黄: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忽视个体差异
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尤其是病理状态或疲劳营养不良时更为明显,另外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孕期用药
一些药物短期使用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有效的,如乳果糖,麦麸等。但也有一些药物存在问题,比如蓖麻油、番泻叶、大黄等刺激性的泻药易引起子宫收缩、腹绞痛;液体石蜡因它可减少母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使新生儿易发生低凝血酶原血症(因缺乏维生素K)而致出血[21]等在临床上均不宜使用。
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
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
通经祛瘀类: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
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
辛热燥烈类:干姜、肉桂等
滑利通窍类: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儿童用药:
儿童使用中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