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 发绀
学习目的与要求cyanosis)又称发绀,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或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增多,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二、发生机制:
紫绀是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只有当某种原因使毛细血管血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至50 g/L时可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即紫绀。重度贫血(Hb<60g/L时),即使有严重缺氧,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亦难出现紫绀。
三、临床表现
1、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中心性紫绀 周围性紫绀 混合性紫绀 病因 由于某些心、肺疾病所致,分为肺性紫绀、心性紫绀 由于周围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流经末梢血管时,速度变慢。淤滞,氧被组织过多摄取,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见于心功能不全时,因肺瘀血血液在肺内氧合不足,以及周围血流缓慢,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特点 表现为全身性紫绀,青紫色除见于四肢末端、颜面(口唇、鼻尖、颊部、耳垂处)、躯干皮肤,亦见于粘膜(如口腔粘膜、舌的腹面粘膜),紫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紫绀不消失。 紫绀常出现于四肢的末梢及下垂部分,如肢端、耳垂及鼻尖,这些部位的皮肤发凉,经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后,可消退,据此与中心性紫绀相鉴别 既有中心性紫绀特点,又有周围性紫绀特点。 疾病 常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 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等所致的体循环静脉瘀血及严重休克、肢体动脉闭塞或小动脉强烈收缩所致的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 见于心功能不全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出现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时,亦表现为混合性紫绀。
2、血液中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机制 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被三价铁代替时,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量达30g/L时 正常红细胞中无硫化血红蛋白。凡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均能引起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其先决条件是病人同时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肠道内形成大量硫化氢,后者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当其在血中含量达到5g/L时,即可出现紫绀 病因 常见于伯氨喹啉、亚硝酸盐、氯酸钾、次硝酸铋、磺胺类、苯丙枫、硝基苯、苯胺等中毒 常见于伯氨喹啉、亚硝酸盐、氯酸钾、次硝酸铋、磺胺类、苯丙枫、硝基苯、苯胺等中毒 特点 急骤出现,病情严重,氧疗无效,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气不能变成鲜红色,静脉注射亚甲蓝、硫代硫酸钠、大量维生素C,可使紫绀消退 硫化血红蛋白一旦形成后,始终存在于体内,直至红细胞破坏为止,故这种紫绀持续时间长。 四、伴随症状
1.紫绀伴呼吸困难
2.紫绀伴杵状指
3.紫绀伴意识障碍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紫绀(cyanosis)
二、填空:
1、发绀在 、 、 、 等部位易观察。
2、当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 时可出现发绀。
三、选择:
1、发绀较明显,易于观察的部位是:
A.口唇
B.鼻尖
C.甲床
D.巩膜
E.颊部
2、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发绀特点是:
A.急骤出现
B.氧疗青紫消失
C.静脉血为深棕色
D.暴露于空气中,静脉血可转变成鲜红色
E.静脉注射亚甲蓝可使青紫消退
(四)简答:
1、试述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特点。
2、试述中心性发绀的分类及原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紫绀(cyanosis)又称发绀,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或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增多,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紫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及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颊部、甲床及耳廓等处较明显,且易观察到。
二、填空:
1、口唇,鼻尖,颊部,甲床,耳廓 2、30g/L
三、选择:
1、ABCE 2、ACE
四、简答:
1、
中心性紫绀 周围性紫绀 病因 由于某些心、肺疾病所致,分为肺性紫绀、心性紫绀 由于周围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流经末梢血管时,速度变慢。淤滞,氧被组织过多摄取,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特点 表现为全身性紫绀,青紫色除见于四肢末端、颜面(口唇、鼻尖、颊部、耳垂处)、躯干皮肤,亦见于粘膜(如口腔粘膜、舌的腹面粘膜),紫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紫绀不消失。 紫绀常出现于四肢的末梢及下垂部分,如肢端、耳垂及鼻尖,这些部位的皮肤发凉,经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后,紫绀可消退,据此与中心性紫组相鉴别 疾病 常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 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