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版
政治生活知识清点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1、
2、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4、人民民主特征: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在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依照法律纳税??二者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要求: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⑶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要求: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②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③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四)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重要方式)
1.民主选举:
⑴四种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和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的选举方式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⑵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同时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为什么)
①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为什么: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怎样做:(要求)
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②要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③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民主决策:
(1)方式:
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直接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 内容 方式 依据 作用或目的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科学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卷.doc VIP
- 5G网络切片计费策略-深度研究.pptx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x VIP
- 标准课程HSK4第十三课教案.docx VIP
- GB4789-3-2016大肠菌群计数培养基原理解析.docx VIP
-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完整版).pdf VIP
- 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 木工课程教学课件.ppt VIP
- 一文读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网络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考试(网络生态建设与治理·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