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例9.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例9.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例14.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对西方文化则采取绝对肯定的态度,符合题干材料的信息,故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不存在“‘不爱’中国旧文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虽向西方学习,但都没有彻底否定中国的旧文化,排除A、B、C。 例15.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倡导了( )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B【解析】封建社会中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废除这些称呼,实质上是反映了辛亥革命倡导平等的观念。 例16.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例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 (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7分) (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