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壳中,有三种成因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二、地球和地壳 固体地球的形状及某些性质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圈 地球在宇宙中是个极为普通的星球,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普通,又特殊(位置、物理化学条件...)→ 生命 →→人类 →→→ 生活生产、挖掘宝藏、工程建设…… 需要 -- 认识地球(矿物岩石性质,地质作用规律等); 好奇 -- 探索自然奥秘 …… 1.固体地球的形状及某些性质 地球是个轴向稍扁的旋转椭球体, 赤道半径 a=6378.140km, 两极半径 c=6356.755km, 平均半径(a2c)1/3=6371.004km 从太空中看地球 -- 极为完美的球形。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5.5g/cm3(从天体运行规律推算出)。 地球以 29.76km/sec 的速度绕太阳公转运行的同时,还以 11.2km/sec(赤道线速度)的速度,每天一周自转。 一些推测: (1)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g/cm3,而地壳岩石的密度为2.7-2.9g/cm3,那么地球内部一定存在高密度物质; (2) 地球的球形形状,说明它可能经历过熔融或软化阶段(小行星、星际碎块都是形状不规则的); (3) 旋转椭球形是自传的结果,说明地球具有一点塑性; 2.地球的内部结构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挖掘和钻探直接了解地表附近的地下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人类挖掘钻探达到的深度仅数公里,个别专为地质研究目的的钻探达约12 km深。但不足地球半径的1/500。 地球深部结构和成分的了解,依据地震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的密度和物质状态中传播时,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这是目前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唯一方法。类似医学上的B超或CT之类。 地内成分:有一定根据的猜测。 地震波研究表明,地球内部是呈同心层状构造,如鸡蛋。 三层: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核 深 2900 km - 6371 km 之最内核心。 密度 9.7-13 g/cm3 (平均 10-11 g/cm3) ,认为相当于铁陨石的成分,主要是Fe及少量Ni(5-20%) 。 地震波传播性状显示,外核是液态的(不传播横波),内核是固态的。 铁陨石成分: 大约由 80%-95%的Fe和 5%-20% 的Ni组成(或含硫化铁矿物)。 密度一般 8.0-8.5。 铁陨石切片(纳米比亚) 铁陨石(美国) (2) 地幔 深度平均在16km-2900km。 密度3.3-5.5g/cm3,认为相当于石陨石和石铁陨石的成分,主要由Fe和Mg的硅酸盐组成,下地幔可能有单质Fe和Ni。 石铁陨石:由Fe-Ni(30%-60%)和铁镁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等)组成,密度约5.5-6 g/cm3。 石陨石:主要由铁和镁的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少量斜长石)组成,含有少量Fe、Ni金属的硫化物,密度约为 3-3.5g/cm3。 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古登堡不连续面,1914年由美国人 B.Gutneberg首先确定出来的。 石陨石(澳大利亚) 石陨石切片(澳大利亚) 石铁陨石(智利) 石铁陨石切片(智利) 软流圈 在地幔顶部,距地表约100km-200km深度范围内,有一个地震波的减速带。 此减速带普遍分布于全球。 此现象说明,这一带岩石处于部分熔融状态。此带又称为软流圈。 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顶层加上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软 流 圈 地 幔 100 km 200 km 岩 石 圈 地 幔 硅铝层(花岗质层) 硅镁层(玄武质层) 地 幔 软流圈的存在,决定了地壳及岩石圈中特殊的地质作用的性质。 (3) 地壳 最外层、和人类关系密切。 不均匀,厚度变化大: 大洋区地壳薄:5-10km,平均7-8km; 大陆区地壳厚:20-70km,平均33km; 总地地壳平均厚度16km。 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 -- 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1910年由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A.Mohorovjcic确定。 地壳明显地存在上下两层: 上层:硅铝层,也称为花岗质层,密度较小(2.7),只存在于大陆; 下层:硅镁层,也称为玄武质层,密度较大(2.9),分布于全球。 硅铝层(花岗质层) 硅镁层(玄武质层) 地 幔 地壳均衡原理 较轻的地壳覆在地幔之上,处于类似于漂浮的状态。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也低,如大陆平原区和海洋区;地壳厚的地方,地势亦高,如大陆高原区。这样,在地幔的某一深度上,上覆岩石对地幔的压力处处相等,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 地壳均衡原理。 地壳均衡—一个动态平衡体系 地壳的主要成分: 资料来自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网/ 元素 重量比例 氧 46.6 硅 27.7 铝 8.1 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水分与矿物质分析.ppt
- [中学联盟]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2015学年高二地理: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共38张)分析.ppt
- [中学联盟]河南省长垣县第十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共35张)分析.ppt
- 2.乡村社区——我生活的社区分析.ppt
- 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xg分析.ppt
- ②.展厅硬件标准管理分析.ppt
- 2.张长春-2015年投资形势信息中心分析.pptx
- _2016年最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分析.ppt
- 2.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版)介绍分析.ppt
- 2.郑大玮--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分析.ppt
- 2025至2030中国生锑市场经营风险及未来竞争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高温MicroD连接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平移倾斜变焦相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卡纳利特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透明导电膜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关节固定螺丝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内燃发动机叉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包皮环切装置市场应用风险与未来需求潜力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不锈钢锭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叔丁基硫醇(TBM)市场发展状况与前景规划建议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04J008挡土墙图集标准.pdf
- 锅炉设计余热锅炉投标文件技术规范书.doc VIP
- jsdz0206a jsdz0207a道闸安装调试说明书英文版.pdf VIP
- 金山某水厂二期供水工程联动调试详细方案.docx
- AM training material 自主维护培训教材.pptx
- 上海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行政管理制度.docx VIP
- T_CFA 02010124.1--2018_风电用球墨铸铁件订货技术条件.pdf VIP
- 非标设备的设计与评审流程.pptx VIP
-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行业标准】HAD 501-03 核设施周界入侵报警系统(200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