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土壤有机质.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土壤有机质.ppt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特点 (一)土壤有机质的物质组成 依据有机物质的分解阶段 和存在物理形态分为: 1.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原材料) 2.半分解的有机质:成为暗褐色小片 3.腐殖质:特殊性有机物质。 (二)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 1.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 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 2.木质素:比较稳定。是形成腐殖质中心核的原始材料 3.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4.脂溶性物质:如树脂、腊质、单宁等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特点 (三)元素组成 C(52~58%)、O(34~39%)、 H(3.3~4.8%)、N(3.7~4.1)、 P、K、Ca、Mg、Fe、Si、 Zn、Cu、B、Mo、Mn等. 其中: C、H、O、N的和占有 机质90~95% (四)土壤有机质组成基本特点: 1.土壤有机质中木质素和蛋白质含量比植物组织中含量增加 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减少 3.土壤中形成了腐殖质 第二节 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与转化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一.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二.土壤腐殖化作用( humification) * 2、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农药等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的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一.土壤有机质来源 (一)来源于数目众多微生物 1.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成为最早的土壤有机物质来源 2.微生物数目繁多,生活代谢周期短。1g肥沃的表土含有细菌可在10亿以上。最多细菌为杆菌,每英亩细菌活质可超过2000磅,每公顷2000公斤。 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 (二)来源于各种动植物残体及其它们的代谢物 树木、灌丛、草类、和其它植物残体。植物生长量成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依据 土壤动物:蚯蚓、蚂蚁、鼠类、昆虫等的残体及分泌物 (三)来源于施入的各种有机肥。 有机肥施用很重要 一般含量在0-5%之间 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及其组成特点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特点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 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特点 三.土壤有机物质基本组成特点 土壤有机质(主要为有机残体) 矿(质)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腐殖化作用 humification (一)矿化作用的概念: 有机物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R—(C,4H,养分)+ 2O2 CO2 + 2H2O + 能量+养分 酶 氧化 (二)矿化作用的意义 1.为作物生长释放出了营养元素---有效化过程(硝化力测定) 2.为腐殖质形成提供了基本材料,成为腐殖化的前提。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   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属于生物化学反应。 1.温度:在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增加。每上升10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升高10倍。温度高于45 ℃和低于0 ℃微生物的活性都会降低,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变慢。高于50 ℃就是纯氧化反应。 2.水分(通气性):微生物生命活动一切条件都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和通气条件。如果适度湿润且通气良好,土壤中的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进行着好气分解,分解速度快。分解完全,矿化率高。中间产物少。养料释放多。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如果湿度过大,水分堵塞了土壤孔隙,使通气状况受阻,嫌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分解慢,不彻底,有中间产物累积,释放还原性气体,产生环境效应,也影响植物生长。 水田不宜提倡秸秆还田。不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增产。 干土效应( effect of soil drying)土壤经过干燥后,在加水湿润的最初1~2周内,二氧化碳和氨释放量增加的现象。 3.pH:各类微生物最适条件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