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_第4章_第1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必修1_第4章_第1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 A.①、A B.②、C C.④、B D.⑤、I 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 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 解析 第3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顺着箭头推理可确定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逆向推理可确定①为沉积物,⑤为风化物。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B、I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冷却凝固作用,E、H、G为风化作用,F为搬运、沉积作用。第4题,珊瑚石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 3.C 4.B 4.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的地貌类型及在我国分布的主要地区。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试说明理由。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其中能找到化石的为________(填字母)层。 5. (4)比较A、B地层形成时间的早晚。 (5)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示的自然规律。 答案 (1)沙丘;西北地区。(2)沉积 该岩层具有层理构造。 (3)变质 A (4)A地层形成年代早于B地层。 (5)一个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跟踪练习: 波浪岩一直被埋没在西澳洲中部的沙漠里. 它的形状像一排即将被碎的巨大且冻结了的波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旅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年都会有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拜访波浪岩。 波浪岩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外力作用有关?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图说考点 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2)河流流向判定 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误区警示 (2011·山东文综,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针对训练 2. (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解析 (1)甲地位于山前缓坡处,在该处平整土地,可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故①正确;乙处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并且是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护坡堤应该建在河流的侵蚀岸,故②错误;丙地位于山脊处,坡度大,不宜修建水平梯田,故③错误;丁地位于沟谷口处,在此修建挡土坝,会起到拦截沟谷中河流带来的泥沙、淤泥的作用,故④正确。(2)图中显示,Ⅰ、Ⅲ处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可见Ⅱ和Ⅳ处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 沉积岩Ⅰ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图例 甲 2012高考真题山东卷)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 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