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巧思妙解(直线斜率公式的应用).docVIP

话说巧思妙解(直线斜率公式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说巧思妙解(直线斜率公式的应用)

浅议直线斜率公式的应用 贵州省岑巩县岑巩中学 蒋世军 摘要:直线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斜率是直线的本质属性,它直观反映了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斜率公式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公式,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中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斜率公式与代数中的分式在结构上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它除了直接用来求直线方程,求直线的斜率外,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如求分式函数的值域(最值),解决数列有关问题,以及不等式的有关问题等-----都可借助斜率的几何意义,巧妙的解决。 关键词:直线 斜率公式 应用 下面就问题举例说明: 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1:已知直线l1经过两点A(-2,1)、B(6,-),直线l2的斜率为直线l1的斜率的一半,求直线l2的倾斜角θ. 分析:先利用过两点的斜率公式求l1的斜率,再求得l2的斜率,从而求得θ. 解:设直线l1、l2的斜率斜率分别为k1、k2,则 由已知可求得, ∴k2= 即tanθ=-, ∵θ∈[0,+∞) ∴θ= 点评: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记并灵活应用.根据斜率求倾斜角时,在tanθ=k中,θ的取值与k的正负有关,当k≥0时,θ,当k<0时,θ,另外要注意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二、证三点共线 例2:求证:A(1,3) 、B(5,7)、C(10,12)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要证A、B、C三点共线,只需证直线AB,AC的斜率相等。 证明:∵ ∴ 又∵直线AB,AC有共同的端点A。 ∴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3: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自Q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为,求证:P过抛物线的顶点。 证明:设抛物线方程为y=2px(p0),则焦点F的坐标为(),准线方程为x=-, 可设过焦点F的直线方程为x=my+ 解方程组 解得 将 所以 P 因此 所以P、O、Q三点共线。 即直线P过抛物线的顶点O点。 评注:两直线AB、AC的斜率相等A、B、C三点共线;反过来,A、B、C三点共线两直线AB、AC的斜率相等(斜率存在)或都不存在。 三、求函数的值域(最值) 例4:求函数的值域。 解:若将y看成是动点M(cos,)和 定点A(-2,-1)连线的斜率,问题就变得较简单。 不妨设x=cos,y= 消去得 (如右图)当MA与椭圆相切时,得出斜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令切线的斜率为k,则切线的方程为: 将其方程与椭圆方程消去y得: (*) 因此该方程的判别式 解得 所以 函数的值域是。 四、不等式证明和解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5: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 求证: (旧人教版第二册6.3节例2) 分析:对问题我们可以把看成是经过P(b,a),Q(-m,-m)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即 ,把看成是经过点P(b,a)、o(0,0)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即 。(如图) 证明:如图, 点P(b,a)在第一象限且必在直线y=x的下方,又因为m0,所以点Q(-m,-m)在第三象限且必在直线y=x上,连结OP、PM,则直线OP的斜率为,直线PQ的斜率为;因为直线PQ的倾斜角大于直线OP的倾斜角。 所以 例6: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R,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令为斜率k1=2直线方程,是过点A(2,0)且斜率k2=a的直线方程。由于不等式的解集为R。即xR时,y1 只能有k1 = k2 即a = 2 。 解:略。 五、比较大小 例7:若,则( ) A. B. C. D. (高考题) 解:因为,表示函数的图象 上的点(x,y)与坐标原点O连线的斜率,如图 , 则 由图象可知: 即,选C。 说明:也可以考察函数的单调性,即利用它的导数来严格求解,但对于选择题、填空题,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过曲线上的点与原点的直线的斜率,问题便可直观、简捷地解出,但图形须相对准确。 六、构造直线斜率解决数列问题 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他的定义域是自然数集N或N的子集,任何一个数列都可以对应的“还原”为一个函数。从图像上看,表示数列的点在对应函数的图像上,高中教材中比较典型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令,则“还原”为一次函数。其中斜率,截距,那么表示数列的点必在直线上,这种“还原”就为我们用直线方式观察等差数列问题创造了条件。 例8:在等差数列中,,求。 解:从函数的观点来看,在等差数列中,通项是自变量n的一次函数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