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这是以唱歌对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通常称为“歌圩”,在广西各地一年四季都有歌圩活动,普通流行于整个壮族地区,尤其以红水河、左江、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县最为盛行。 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定为“广西文化艺术节”。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作出决定,把三月三歌节定名为“国际民歌节”。 弘扬民族文化 展示八桂风采 三(5)中队主题队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起源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已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但使用面不广,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广,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始称僮人、撞丁。明、清时与土、依、沙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倡议,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 壮族古文字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食 过节时吃的东西有糍粑 、粽子、五色糯米饭等 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呵呵~)。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 节日 我们壮族的节日有,三月三、蚂拐节、牛魂节、中元节、台望节、 霜降节 、花朝节、晒布节 、达努节、春节等,但主要过春节和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壮族春节习俗: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传统的节日,又称“歌仙节”,壮族人的能歌善舞举世闻名,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 1999年起,改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定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歌圩上,青年男女对唱山歌 的活动主题;以歌传情,依歌择配,歌唱成婚,是歌节的最大特点。这些山歌大多是表达爱慕之情的情歌。对歌之后,还会有抛绣球和碰红蛋等活动。 抛绣球就是如果对歌的女孩觉得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将怀中的绣球抛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打扁担 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另外还有抢花灯,打扁担, 唱公戏 壮族歌圩(田阳敢壮山)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