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雷达的载荷.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人机的侦查载荷;内容;1、概述;美国《2005-2030无人机系统线路图》将无人机的能力需求分为战场态势感知、指挥控制、集中后勤、部队应用和部队防护5个领域,并认为侦察是无人机最重要的任务,即使作战无人机也是如此。;侦察是无人机最重要的任务,摄象机(夜间红外摄象机)配合激光瞄准测距,能提供目标精确的位置,完成目标跟踪锁定。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出现给无人驾驶飞机有效载荷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它的有效载荷可为合成孔径雷达和各种形式的光电传感器,能够将合成孔径雷达图象实时反馈给地面部队。;2、雷达;潮湿空气对雷达频段电磁辐射的吸收率比光学的小,所以雷达频段的电磁辐射能穿过云层和雾,使得采用雷达可实现全天候侦查。作为有源自主系统,它可通过多普勒处理方法识别静止背景下的运动目标。接收器能够忽略未发生频移的信号,将运动物体与静止背景区分开。;雷达假定大部分回波都来自地面的固定物体,并使用这些回波中的多普勒频移量定义为“零速度”点。有这个零速度点可测量出多普勒偏移量。这样就可检测到任何相对于环境发生运动的目标的回波。;一种高分辨率的全天候微波遥感成像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可以进行相干检测,即将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对比,使距离测量精确到信号波长的分数部分。;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美国古德伊尔飞机公司的卡尔·威利从雷达距离分辨率为15m,但在100km处目标的方位分辨率大于1500m这一技术难题出发,经多次观测后,从雷达回波中发现了多普勒频移,并找到了这一频移与天线波束宽度的关系,研究出改善雷达方位分辨率的方法。;1963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多位科学家与威利等人共同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这一概念。合成孔径雷达的首次实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装备在RB一47H和RB一57D等战略军用侦察飞机上。经过40年的发展,它已成为用途很广泛的侦察、监视和目标指示设备,装载在先进的飞机、卫星及新一代无人机平台上。;1、主动性好,可以连续进行探测监视 2、从预先确定的信号环境中侦察目标,其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容易实施 3、可以对目标进行图像侦察,空间分辨率和定位精度都很高 4、在一个载体上可以使用多通道技术侦察目标,将侦察数据进行综合,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度、目标的立体外形和运动参数等信息;目标成像是无人机载SAR军事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战术侦察的一部分,需要对战场地面进行连续、及时与清晰的监视,为态势评估、指挥与控制提供更多的信息。战场上会存在大量的动目标,不对动目标专门成像,SAR的成像就会失真。因此,无人机载SAR实现动目标成像将成为重 要研究对象。;无人机载SAR采用相控阵天线是其发展趋势之一。相控阵天线固定在载机上,不需要稳定旋转支架,可以方便地瞬时补偿载机偏航,减小误差。由于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的灵活性,能够对成像区域精确选择,也为灵活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基础。在相控阵天线的基础上,利用空时二维处理技术, 能够实现动目标显示和立体成像。;无人机上SAR的数据传送给地面控制站的近似实时成像,需要压缩传输,近似实时成像有利于无人机载SAR操纵员掌握、调整成像区域,对军事应用是非常必要的。;3、我国雷达现状;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制的SAR雷达技术可在8000米高空实现0.1米的分辨能力,可以看清地面足球大小的物体。;“神雕”无人机雷达能发现500公里之外位于韩国海岸的美国F-22“猛禽”隐形战斗机。;Thank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