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 核 病
◆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常见。 [病因] 结核菌属于分支杆菌属,具抗酸性,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分裂繁殖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需4~6周才出现菌落。结核杆菌可分为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和牛型,其中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正规化疗2~4周后,随着痰菌排量减少而传染性降低。 2.传播途径 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小儿吸人带结核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即可引起感染,形成肺部原发病灶。少数经消化道传染者,产生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少见。
3.易感人群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等是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新生儿对结核菌非常易感。
◆儿童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
1 结核菌的毒力及数量。
(2)机体抵抗力的强弱:患麻疹、百日咳及白血病、淋巴瘤或艾滋病等小儿免疫功能受抑制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尤其好发结核病。 3 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单卵双胎儿结核病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双卵双胎儿;亚洲人种 主要为菲律宾 发病率最高,白人最低;身材瘦长者较矮胖者易感。另外,经研究发现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 与结核病密切相关,特别是有HLA—BW35抗原者发生结核病的危险性比一般小儿高7倍。
◆ [发病机制]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尤其与细胞免疫力强弱相关。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在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均为致敏T细胞介导的,是同一细胞免疫过程的两种不同表现。 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结核杆菌,并将特异性抗原传递给辅助T淋巴细胞 CD4+细胞 ,巨噬细胞 主要为树突状细胞 分泌IL-12,诱导CD4+细胞向THl细胞极化,分泌和释放IFN—γ。IFN—γ进一步促进单核细胞聚集、激活、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反应性产物、释放氧化酶和消化酶及其他杀菌素,以便吞噬和杀灭更多的结核杆菌。IFN—γ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CB8+细胞 和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活性,溶解已吞噬结核杆菌和受抗原作用的巨噬细胞。上述细胞免疫反应,可最终消灭结核杆菌,但亦可导致宿主细胞和组织破坏。当细胞免疫反应不足以杀灭结核杆菌时,结核杆菌尚可通过巨噬细胞经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 2.迟发型变态反应 是宿主对结核菌及其产物的超常免疫反应,亦由T细胞介导,以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如局部聚集的抗原量较低时,这种反应有利于预防外源性再感染和在局部扑灭血源播散结核杆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直接和间接作用,引起细胞坏死及干酪样改变。甚至形成空洞。
◆ 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可获得免疫力,90%可终生不发病;5%因免疫力低下当即发病,是为原发性肺结核。另5%仅于日后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发病,称为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初染结核杆菌除潜匿于胸部淋巴结外,亦可随感染初期菌血症转到其他脏器,并长期潜伏,成为肺外结核 extrapulmonarytuberculosis 发病的来源。
◆ [诊断] 力求早期诊断。包括发现病灶,决定其性质、范围和是否排菌,并确定其是否活动,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根据。 一 病史 1.中毒症状 有无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 2.结核病接触史 应特别注意家庭病史,肯定的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年龄愈小,意义愈大。 3.接种史 接种卡介苗可能提高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应仔细检查患儿左上臂有无卡介苗接种后疤痕。 4.有无急性传染病史,特别是麻疹、百日咳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暂时降低,致使体内隐伏的结核病灶活动、恶化,或成为感染结核病的诱因。
5.无结核过敏表现 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
二 结核菌素试验 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作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分泌THl类细胞因子IFN-γ,诱发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结素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1.试验方法:常用的结核菌素皮内试验为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化物 PPD 。一般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为6~10mm的皮丘,48~72小时后观测反应结果,测定局部硬结的直径,取纵、横两者的平均直径来判断其反应强度。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 + ;l0~19mm为中度阳性 ++ ,≥20mm为强阳性 +++ ,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