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网络流行语透析
摘 要
2012年网络流行语精彩纷呈,“屌丝”文化彰显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力量,流行语体的风行也带动人们语言的狂欢。网络流行语言体现了人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群体诉求,而个人意识的参与和外来文化的加入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这些网络流行语成为2012年度社会事件和人们心理状态的时代见证。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后现代主义;狂欢;虚无
ABSTACT
In 2012, the network catchwords boom into a new era. The Diors culture presents the deconstruction power of post modernism and the popularity of catchwords also led to people’s ecstasy about words. The catchwords embody the concerns which people feel about the hot topic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join of personal thought and foreign culture enriched the concept of network catchwords. Those words have become the witness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 annual events of 2012.
Keywords: Network catchwords; Postmodernism; Carnival; Nothingness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2012年网络流行语盘点与分类 2
2.1 原创与衍生 2
2.2 ××体 3
2.3 一语成名 4
第三章 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内在特征 5
3.1 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文化氛围 5
3.2 语言的狂欢 6
3.3 言说的虚无 7
第四章 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意义构架 8
4.1 庶民的胜利 8
4.2 “他人话语”中的自我意识 9
4.3 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归化 9
第五章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第一章 前 言
圣经故事里记述,“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人类语言相通,便分工合作,无所不能,可与神相等。“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但耶和华不允许人类如此强大,超越神灵,所以改变了他们的口音。“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了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人类从此持不同的口音,分散于世界各地。
圣经里最初天下人说同样的语言只不过是神话传说,而语言的使用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信息革命,因之语言成了为人和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具。接着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在信息的传播上超越了时空的限制。20世纪前后,电话、广播、电视相继发明并普及到日常生活,人们进入了可以通过电磁波交流的时代。到如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让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信息传播的媒介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在根本上与原始时期并无二致,语言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与文明的发展,口语语音与文字书写依然是人们基本的交流方式。
互联网飞速发展并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上班、学习、购物、聊天、娱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的交流依然离不开语言。与日常用语不同,网络流行语是网民约定俗成并频繁使用的网络语言。网络交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中把脉时下各种社会问题,探寻其深广内涵。具体到带有“世界末日”色彩的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喷发告诉我们这是意味深长的一年。
2012年,莫言将他的故事讲到瑞典,中国人首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究竟是文学的盛宴还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妥协?国内外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诺奖在国人心中不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08年奥运之后的中国人,带着意犹未尽的自豪感和微妙的心态,眼光投向伦敦,然而伦敦奥运公开透明的报道将西方对于这场盛事的种种态度一览无余地展示给中国人,自此,金牌第二不是遗憾,奥运光环走下神坛。人心惶惶的玛雅预言最终没有实现,人们回归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房价仍旧高居不下,拼爹依然为人们所诟病。“表哥”落马显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而干爹又不断出场。网络热词中“屌丝”与“女神”一系列的衍生词汇透露出当下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和自我矮化的悲凉无奈,戏仿性的“××体”式语言结构继续风行,趋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