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路一带”全球大战略下的系统性机会
投资要点
★一路一带 ”全球大战略恰逢其时,有望启动海外基建浪潮。IMF 为代表的
全球财政政策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认为,在11 月15-16 日在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举行G20 领导人会议,有望继续重申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倡议。通过债
务模式的基建扩张,拉动全球经济对投资者构成一种潜在的拐点性机会。
★中国资本输出战略越发清晰
——福塔莱萨成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启动点。以福塔莱萨金砖货币体系和金砖
开发银行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已经启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成为对全亚洲的资本输出平台。2014 年10
月24 日,中国为首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中国向全亚洲进行资本输
出的战略性平台。具有资本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的中国,将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的基建产业链企业,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中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需求大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将助推中国走出去战略。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作为货币发行保证
金的外汇储备释放出来,成为可以动用的一种战略性资产,成为中国实行资本输
出战略的重要保障。
——“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1)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具
备能源和地缘安全意义(2)“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中国连接世界的
新型贸易之路。
★三条主线,看好投资品产业链的拐点性机遇
——(1)资本输出促进产业升级,推荐基建、高铁和核电。基础设施的安全畅
通是加强贸易、促进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构建“一路一带”中处于基
础性的地位。除新加坡外,东盟国家和中亚地区工业化程度均不高,基础设施落
后,对管线、铁路、港口、机场、电信、核电等基础设备和能源设备需求量巨大。
——(2)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首推新疆和陕西,行业推荐基建、能源产业链。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中国对外出口,且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大;陕
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政策出台积极。作为陆上交运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
首先要打通西北五省的交通道路,因此需大力发展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亚
国家的能源运输给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带来油气管道建设的投资机会。
——(3)海上丝绸之路地域首推福建和广西,行业推荐交运。福建的地理位臵
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且目前正在申请海西自贸区;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
海陆相连的省,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通道”和“门户”,现代的“海上丝绸之
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所属地港口将直接受益。
★相关具体个股请参见报告正文。
“一带一路”全球大战略恰逢其时,有望启动海外基建浪潮
从财政紧缩走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全球财政政策指导思想开始转变
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特别是2011 年发生欧债危机之后,人们看到了不审慎的
财政赤字的毁灭性结果。在这一背景下,以IMF 为代表的传统“财政整固”(fiscal
consolidation)理念,再度大棒挥舞,强调采用严格的财政纪律,通过降低财政赤
字率,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恢复经济活力。然而,这一教条主义的财政紧
缩救助思路,在当下,却遭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经济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之时,还
要再加上财政紧箍咒,这无疑于在政治上选择自杀。
虽然经济危机往往由不当的财政滥用造成,但当经济萧条来临之时,如何制定合
理的逆周期财政政策,从而拉动???济增长走出困境,仍然是政府的责任。我们认
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质上需要考虑的就是资产的跨期配臵是否是有超额回
报。举例而言,如果当前借款利率是5%,资本性财政支出投向有回报的领域而形
成资产的回报率达到10%的话,那么,当期的财政赤字在未来就能以更高的税收
收入增加得到补偿,因此,当期的逆周期财政赤字政策就是有价值的。
这一理念也和林毅夫教授任世界银行(World Bank)副行长时(2008-2012)提出
的通过全球基建投资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走出泥潭的思路是吻合的。当下,新兴市
场经济体仍然面临着普遍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如果经过精细计算的基建项目投
资从而打破瓶颈,就能充分发挥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从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我们判断IMF 指导性的财政政策思路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
IMF 在2014 年10 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里的第
三章,专题探讨了《是不是到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时候了?公共投资的宏观经济
效应》,IMF 着重提出:在面临基础设施需求的国家,现在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的时候了。先进经济体目前的借款成本低、需求疲软,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
济体存在基础设施瓶颈。
过去三十年里,在先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公共资本存量在产出中所占比例
(基础设施的代理指标)显著下降,表明存在着基础设施需求。新兴市场和发展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