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座落于保存最完整的黄土高原腹地,地理位置东经107°41′--108°34′,北纬35°15′--35°52′,东子午岭主脊与陕西省的黄陵、富县,南与正宁县、陕西省的长武县接壤,西平凉市的泾川县,北与合水、西峰为邻。
宁县是甘、陕、宁三省之要冲,同时也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全县共辖8镇10乡,257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53.8万人,其中非农户籍人口为人。全县总面积2653km2,其中耕地96万亩,人口密度20人/ km2。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本县城地处关山——六盘山褶皱带移动的鄂尔多斯地台东南部。县域境内基本地貌为:东部梁峁沟壑交错,中西部多川台河谷与高原沟壑相间,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东西长、南北窄,海拔在8m—1760m之间,相对高差m。
2、气象气候
宁县地处大陆内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6.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5.4℃,历年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为22℃,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为-5.8℃。多年平均降水量mm,春季半干旱,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年际变化差别明显,变率大。冬季干旱,雨雪稀少,夏秋多雨,降水集中。年蒸发平均为14.6m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9.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27.3千卡/Cm2。主导风向为南东风,次为北西风。冻土深度一般在80m以下,最大冻土深度为86m,历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1,历年最大无霜期为219天,最短无霜期为126天,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68.2天。
3、水文条件
流经县内的有泾河、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等7条河流,年入境流量6.66亿km3。其中马莲河年平均流量为14.9m3/s,城北河年平均流量为1.44 m3/s,九龙河年平均流量为0.71 m3/s。地下浅层水主要为第四系河谷砂砾石潜水和白垩系环河组风化裂隙潜水。
三、
史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开国帝王夏禹,曾治平水土,划分九州。那时,宁县地区,即属于九州之一的雍州。商周、周朝皆沿袭九州之置,宁县地区仍属于雍州。春秋战国时期,宁县地区初为义渠戎国,后为秦地,置义取县,并置北地郡治。东汉时期,初有义渠道、泥阳县、弋居县,属凉州北地郡;后县置悉废,地属安定郡。三国、西晋时期地属雍州安定郡。隋代时期初为北地郡,后名宁州,一定称幽州,最后仍名北地郡,先后领8县。唐代,置宁州。五代时期,宁县地区先后历经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领属,宁州、衍州长期并存。宋代、初置宁州,为彭原郡,属永兴军路。后升兴宁军节度,属环庆路,先后辖5县。元代仍置宁州,等级为下。明代沿宁州置。清代仍置宁州,等级为中,初期沿袭明置,隶属陕西布政使庆阳府。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在盘客、金村、九岘一带建置新宁县,隶属于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从此,宁县地区并存宁县、新宁县,直至民国38年(1949年)。解放以后,新宁县建置即行取消,仍沿置宁县,初隶甘肃省陇东专区(后改名庆阳专区),1955年10月15日,因庆阳专区并入平凉而随属平凉专区。1958年12月,正宁、合水二县归并于宁县。1962年,恢复庆阳专区,宁县即随之回属,同时,正宁、合水二县也析复原置。
四、资源条件
土地县域土地总面积2653 km2(含国营林场641.36km2),其中山区2074.13 km2,占78.88%,川区54.2 km2,占2.05%,塬区504.67 km2,占19.18%。耕地面积95.15万亩,人均耕地1.8亩。全县林草面积1101百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9.7%,草地面积480百公顷。
矿产资源
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气、建筑用砂(沙)石、石灰石、矿泉水,砖瓦用粘土矿遍布境内。石油、气、煤炭等丰富,石油是新发现的西峰油田的主要组成部分,煤炭探明总储量为1024亿吨,占甘肃省煤炭预测储量的72%,开发潜力巨大。
3、水资源
全县河川径流水资源总量为1.658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6.9 m3,分别是全国和全省水平的15.5%,26.2%,水资源亩均占有量171 m3,是全国和全省水平的7.73%、24.8%。县域内地下水量较小。
、旅游资源
宁县旅游文化底蕴,主要旅游资源有周先祖公刘生息“幽城”秦始皇巡游“秦直道”秦太子扶苏捐躯地王昭君出塞时的“绣花楼”为纪念曾任宁县刺史的唐代名相狄仁杰而修建的“狄梁公庙”保存完整的政平唐塔湘乐宋塔、辑宁楼、普照寺贞元铜钟、历代碑林等50多处文化遗址遗存。同时有多处旅游度假区等生态风光旅游景点。此外,宁县属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解放战争中的“五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