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脉诊《濒湖脉学白话解》
春弦 夏洪 秋浮 冬沉 一息:是指一呼一吸为一息。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上漂木。
【主病】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脉歌】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脉解】浮脉是人体阳气亢奋的征象,最常见于外感而病在体表的时候。但它往往不是单纯地出现,浮而兼“迟”兼“紧”,多为风寒;浮而兼“数”,多为风热。风热病的脉浮,常见浮而有力;如果脉虽浮而搏动无力,那又属于血虚的里证了。
寸、关、尺三部,可以诊察上、中、下三焦的病变。所以风邪在上而见头痛、目眩,以及风热痰浊聚积在胸膈上焦的疾病,寸部脉多见浮;脾气虚弱(即土衰)、肝气旺盛(即木旺)等中焦的疾病,关部脉多见浮;大小便不通利等下焦的疾病,尺部脉多见浮。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脉歌】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痼。
【脉解】阴经水气盛,甚至水饮储留的病变,多见沉的脉象。假使脉沉而数,为内有热邪;脉沉而迟,为内有寒邪;脉沉而滑,为内有痰饮;脉沉而无力,为阳虚气陷;脉沉而有力,为积滞、寒凝。
沉脉分见于三部,也各有所主。寸部脉沉,常见于胸膈间的痰郁,水停诸症。关部脉沉,常见于中焦寒凝不通而引起的疼痛诸症。尺部脉沉常见于白浊、遗尿、泄泻、痢疾,以及下焦元阳亏损的肾虚腰痛等症。
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脉歌】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脉解】迟脉的出现,一般都属于脏气方面所发生的病变。例如:脾阳虚、痰湿盛,就往往会见到迟脉。至于沉寒痼疾,癥瘕、积聚等,也能见到迟脉。但再经仔细观察,若是迟而有力,常见于积寒疼痛的里寒实证;若是迟而无力,则多为阳气亏损的虚寒证。
寸主上焦,心胸部寒邪凝滞,两寸多见迟脉。关主中焦,如属积冷伤脾,癥结、挛筋等寒痛证,两关多见迟脉。尺主下焦,凡是肾虚火衰、腰脚重痛、溲便不禁、睾丸疝痛等,两尺多见迟脉。
四、数脉:脉搏频率快,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脉歌】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脉解】脉搏之所以见数,主要是由于阳气亢进,火热太盛,燔灼了阴液的缘故。但是,火热既有属心(君)属肾(相)的不同,更有属虚、属实的区分。实火脉来数大有力,虚火脉来数细无力;实火宜凉宜泻,虚火当温当补,这是分辨数脉最基本的原则。至于肺病伤阴的人,在秋季最忌见到数脉。因古人以肺气属秋,秋深的天气干燥,对肺病伤阴之人是不利的。如再见数脉,说明火热内盛,燔灼肺阴,治疗就更加困难了。
左寸脉数,是上焦的心火上炎,多见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右寸脉数,是上焦肺中有燥热,多见于咳嗽吐血,肺中脓疡。如果左关脉数,多为肝火上炎;右关脉数,常常是胃火内盛。假使两手尺脉都见数,则是下焦火热燔灼,急宜用“滋阴降火”一类的治疗方法,以保护阴精。滋阴降火汤有好几个,都是以生熟地黄、知母、黄柏为主药,可参考《审视瑶函》、《沈氏尊生书》。
五、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实热、食滞。(痰饮是滑脉的主证)
【脉歌】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脉解】滑脉本为阳气有余的脉象,但亦有元气衰少,不能摄持肝肾之火,以致血分有热,而脉见滑象的。至于痰饮内盛、风痰上壅、饮食停滞诸种病变,或者上逆而为呕吐,或者下瘀而成蓄血,亦往往出现滑脉。惟有妇女经停无病而见滑脉的,多是受胎的征象。
胸膈间痰饮内盛,心阳和肺气都不能下降,以致发生呕吐、吞酸、舌强、咳嗽等症的,寸部脉多见滑。肝热脾困、宿食不消,关部脉多见滑。肾或膀胱、大小肠湿热下注,而为消渴、痢疾、癫疝、淋病等,尺部脉多见滑。
六、涩脉: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精亏血少。(迟滞不畅,波动无力)
【脉歌】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