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李家河讲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投标人根据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可自行把下列图表添加到相应的项目中。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附表七 施工组织设计(暗标)编制要求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措施 工程概况 (一)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拟建桥梁位于广元市朝天区李家河,横跨嘉陵江,地理位置为东经105°50′35″,北纬32°34′20″,距广元35公里。附近有G108 国道及国家主干高速G5 及宝成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建设物资运输快捷。 测区处于四川盆地北部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向米仓山东西向构造带的过渡地区,属 于龙门山前山构造侵蚀中低山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受地质构造制约,山体走向大体呈北 东-南西向展布,东北地势较高、西南地势略低,中部河槽区低缓开阔,由此形成东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平坝区、西南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山岭海拔一般为480~1600 米, 局部可达2000 米,切割深度200~820 米。 2、气候条件 测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处于山地和盆地交接地带,境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东北部中山区冬寒夏凉,西南部低山区及平坝河谷地带冬冷夏热。由于地处冷暖空气对流交汇的秦巴山地区中部,故夏秋季多雨而春冬季多风,年均气温12~15℃,年极端高温38~39℃,极端低温-9.1~-8.2℃,无霜期192~250天。由于东北和西南相对高差悬殊,故季节、气候相差近30 天。区境内年平均降雨量980毫米,多集中在5~10 月。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并兼受嘉陵江河谷风向的影响,测区最大风速28.7 米/秒,基本风压0.35 千牛/平方米(n=100)。 3、区域地质 广元以北为摩天岭—米苍山东西向构造带,属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南缘的组成部分,南为四川盆地边缘弧形构造带(华夏式),二者之间为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所隔断(华夏系)。根据1/20 万区域地质图,测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前山构造带内,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附近代表性褶皱主要有:新店子倒转背斜、明月峡背斜和飞仙关背斜;附近代表性断裂主要有:西北面的呈北东东-南西西走向的羊木—三清庙平移断层,西面呈北东-南西走向的车家坝—罗圈岩逆断层和斜穿桥位呈北东东-南西西走向的沙河—新店—小安断层。沙河—新店—小安断层为逆冲断裂,属多旋回的长期活动的断裂,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较明显,区域构造稳定性差,对桥梁建设的抗震设防较为不利。 4、地层结构及主要岩土类别 据地质钻探及地表地质调查揭示,桥址河段主要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土(Q4me)、崩坡积土(Q4c+dl)、冲洪积土(Q4al+pl)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P2)岩层,现详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e): 人工填土:杂色、褐灰色,松散,干~稍湿,主要由块石、碎石、粉土及少量生活、建筑垃圾组成,系筑路人工弃土。碎石含量略高,约占50%,颗粒粒径在3~20cm,块石约占20%,粒径在20~40cm,碎块石母岩多为灰岩和钙质页岩;粉土约占30%,其余约占20%。主要分布于嘉陵江左岸G108 线外坡坡面,钻孔揭露厚度2.1~3.6m。 (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土(Q4c+dl): 1块石土:杂色,松散~稍密,湿~饱和,主要由块石、碎石、砾砂组成。块石粒径多 在20~50cm,大者可达60cm 以上,多为棱角状,含量约占60~70%,母岩主要为灰岩,少量砾岩及页岩;碎石粒径多在8~20cm,含量约占20~30%;充填砾砂约10%。主要分布于左岸斜坡坡面及右岸坡脚地带,钻探揭露厚度1.4~8.0m。 2碎石土:黄色,松散,湿~饱和,主要由碎石、粉砂组成。碎石粒径多在2~20cm, 含量约占50~60%,母岩主要为钙质页岩,少量灰岩;碎石上部及空隙多为粉砂,含量稍高,占40~50%。主要分布于K0+180~K0+210 段嘉陵江右岸斜坡坡脚地带,钻探揭露厚度2.1~2.6m。 (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卵石土:杂色、灰色,松散~稍密,饱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