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考试个人整理电子档笔记概述.docx

二建市政考试个人整理电子档笔记概述.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前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代表,后者以沥青路面为代表。 道路主要由路基、路面 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在地基上按设计要求修筑路基: 断面形式有:路堤 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堑 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 半填半挖 横断面上部分为挖方、下部分 为填方的路基 从材料上分: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因此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分为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想解除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有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表面还用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面层可有一层或数层组成,高等级路面可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2K33011 热拌热铺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常用厚度为50-70mm 做单层式面层时为达到防水和平整性要求,应铺加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沥青贯入式碎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做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常用厚度为50~80mm 沥青表面处主要起防水、防磨耗、防滑或改善碎石路面的作用。常用厚度15~30mm 路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有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故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沥青类面层下面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整体性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颗粒: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 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工业废渣(性能要稳定、无风化、无腐蚀)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 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5mm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的只宜做底基层或垫层,并适当控制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 垫层: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mm。 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 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稳定料2类。 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天然砂砾和粗砂小于0.75mm的含量应小于5%,;炉渣小于2mm的宜小于20%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层数不宜过多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减轻放射裂缝。 路基性能的只要指标: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路面的使用要求:平整度、承载能力、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行(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噪声量 根据道路在其城市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及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频率,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特征:车行道间设中间分隔带,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车道 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相交,过路行人集中处设置天桥或地道。 设计车速为80km/h 主干路一般设4或6条机动车道和有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交叉不设立体交叉,采用扩大交叉口,个别流量特别打的主干路交叉口,也可设置立体交叉。 次干路一般设4车道,可不设单独非机动车道,不设立体交叉,部分可扩大处理,两侧允许设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设停车场 支路上不宜通行过境车辆 按路面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及机构强度和稳定性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中级、低级 表2k31101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