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生产安全技术规程(附录)概述.doc

大孔树脂生产安全技术规程(附录)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孔树脂生产安全技术规程 一 原料及产品特性及安全技术 甲苯 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 性状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苯有毒,对中枢神经和血液有较强的作用。急性苯中毒在严重时可以引起抽筋,甚至失去知觉。慢性苯中毒能损害造血功能。空气中苯蒸气的容许量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从每立方米几毫克到几百毫克不等,还能造成再生性造血障碍,苯还是致癌因子中化学因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二氯乙烷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腐蚀塑料和橡胶。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雾状水。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环境信息:防止空气污染法:危害空气污染物(篇1,条A,款112)。防止水污染法:款307主要污染物、款313主要化学物或款401.15毒性物。EPA有害废物代码:U076。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款261,有毒物或无其他规定。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禁止土地存放的废物。资源保护和回收法:通用的处理标准废水0.059mg/L;非液体废物6.0mg/kg。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地表水监测清单表建议方法(PQLg/L)8010(1);8240(5)。安全饮水法:主表(55FR1470)。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454kg。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13表R,最低应报告浓度1.0%。海洋污染物:联邦法规49,副条172.101,索引B。加州建议65:致癌物。有毒物质控制法:40CFR712.30(e)10。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10mg/m3 美国TWA:OSHA 100ppm,405mg/m3;ACGIH 200ppm,810mg/m3 美国STEL:ACGIH 250ppm,101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属微毒类 LD50:725mg/kg(大鼠经口) LC50: 健康危害: 具麻醉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吸入一定的浓度可致肾损害,反复吸入可造成肝损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IDLH:3000ppm 嗅阈:255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健康危害(蓝色):2 急性毒性:LD50:680 mg/kg(大鼠经口);2800 mg/kg(大鼠经皮);LC50:4050 mg/m3,432 min(大鼠吸入)。急性毒性吸入40.5 g/m3,可使猫、兔和豚鼠发生深麻醉,使猫发生四肢瘫痪,比吸入同浓度四氯化碳或氯仿的麻醉作用深而长,但恢复较快,对肝功能损害比四氯化碳轻。小鼠麻醉浓度约为20.25 g/m3。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猴吸入0.22 g/m3,7 h/d,5 d/周,125次,无症状;4.11 g/m3,7 h/d,5 d/周,25~50次,死亡率较高。小动物对1,2-二氯乙烷的敏感性高于大动物。慢性动物实验中毒尸检可见有心脏扩大,肺充血和水肿,心肌和肝脏有脂肪浸润、脂性肾病和肾上腺脂质堆积等改变。 代谢: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亦可经皮肤吸收。给小鼠腹腔注射后,10%~42%以原形从呼吸道排出,12%~15%以二氧化碳形式呼出;51%~73%放射活性出现于尿中;粪便中排出极少,0.6%~1.3%存留于体内。尿中主要代谢物为硫二醋酸和硫二醋酸氧硫基,因而推测谷胱甘肽在二氯乙烷生物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63 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625 mg,轻度刺激。 致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