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解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流地貌一、河谷地貌 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伸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运动所成的谷地如果没有河流出现,都不能称为河谷。河谷的长短不一,大的河谷长达数千公里,如亚马逊河为6516千米,尼罗河为6484千米,长江为6380千米。 河谷由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组成,谷坡的形态有凸形、凹形、直线形、阶梯形等。谷底是夹在两坡之间的平坦面,这个平坦面由河床及河漫滩组成。其中河床是河谷中最低部分,它有经常性的水流,在它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它只是在洪水泛滥时才被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 河谷的发育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并且相应地产生三种谷形: 1峡谷又称“V”形河谷,流水沿着地形的原始倾斜地面开始侵蚀时以垂直下切侵蚀为主,这在由基岩组成的山区河谷中表现最为明显。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谷底即为河床,没有河漫滩,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河谷平面形态较平直。如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那里是“两岸乳岩半空起,绝壁相对一线天”;又如金沙江上的虎跳涧峡谷,深达2500~3000米,谷底宽不到100米;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谷深达1500~1800米。它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 2河漫滩河谷“V”形河谷进一步发展,下切作用减弱,侧向侵蚀加强,谷底拓宽,并有河漫滩发育,就转变为箱形的河漫滩河谷。河漫滩河谷谷底的扩宽是有限度的,它的宽度大小与河流流量、河岸抗冲强度和河床纵比降三者有关此外,地下水和坡面片流对河谷的拓宽也有明显的影响。在湿润气候区,由于地下水量丰富而造成滑坡和强烈的片流侵蚀,加速了谷坡的后退;而在干旱地区,这些作用不明显,故谷坡较为稳定。 3成形河谷当河漫滩河谷因侵蚀基准面下降而河流重新下切时,原河漫滩就转化为阶地,尔后河流又在新的基准面上开辟新的谷地。这种具有阶地的河谷称为成形河谷。它表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按河谷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上游多成深窄的峡谷,中下游多是宽敞的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谷,下游以河漫滩河谷为主。 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谷两岸常有不对称现象,其中一坡长而缓,谷底有着宽阔的河漫滩;另一坡短而陡,河床逼近谷坡。造成这种不对称性的原因有:地球偏转力的影响,河谷两坡倾斜度不等,河谷两侧不等量上升,单斜岩层的影响,河谷两侧岩层软硬不同,以及两坡小气候(如雨量、融雪量、土层干湿程度等)不同的影响。 二、河床地貌 (一)河床纵剖面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从宏观看,纵剖面是一条上凹形的曲线,它的上游坡度大而下游坡度小。但微观看,曲线上每一段都并非平整,而是呈阶梯状高低起伏的。这是因为河流对河床的作用是在许多因素参与下进行的。影响纵剖面形态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岩性影响、地形影响以及支流的影响。 1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巨大起伏首先与地质构造有关,在大地构造上升区和下降区,地形高差甚大,往往造成纵剖面上大规模的阶梯,如长江由发源地至金沙江段为新构造强烈上升区,河流运行于青藏高原和丛山峻岭之中,造成深切的峡谷,河床纵剖面急陡。当流入相对下降的四川盆地后,纵比降明显减小,发育了典型的河曲。随之又横贯过著名的三峡,这又是新构造运动显著的穹窿抬升区,河床纵比降亦明显增加。流出三峡后,进入了近代下沉的江汉平原,河床蜿蜒曲折,纵比降又显著减小。 2岩性的影响它是影响河床纵比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坚硬的岩石抵抗流水侵蚀力大,河床不易下切,深度较浅,但容易展宽,形成以侧蚀为主的侧向侵蚀区。相反,岩性软弱的河床,下切明显,形成以垂直侵蚀为主的深向侵蚀区。据哈克(J.F.Hack)和布鲁斯(L.M.Brush)的测定,在给定河长的河床上,页岩(软岩)沿程比降迅速减小,石灰岩次之,砂岩(硬岩)减小最慢: S1(页岩)=0.034L-081 S2(石灰岩)=0.019L-0.71 S3(硬岩)=0.046L-0.167 式中:S1,S2,S3是河床纵比降,L是河长。 显然,不同岩性交替出现的河床,必然导致不同比降的交替出现。 3地形的影响河床沿程地形的宽窄,直接影响到水流对河床的冲淤变化和纵比降的大小。如在高水位期河道束窄段或河底凸起段,水面落差比河道扩张段或河床凹陷段的大。故前者在高水位期冲刷,河床加深,成为深向侵蚀区;后者河床淤积,河床展宽,成为侧向侵蚀区。若两者交替出现,河床则产生一系列的阶梯。 另外,弯曲河道和分叉河道的水力作用,在弯道水流冲刷凹岸,成为深槽,河床纵比降在此处增大。汊道的外侧两岸亦具有同样情况。 4支流的影响有支流加入的主流河床,由于水沙增加而使水情及泥沙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在纵剖面上。 (二)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 河流的下切侵蚀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