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基础知识
越剧《红楼梦》
京剧浅谈
京剧的起源
其一,西皮、二黄腔的起源
安徽一带诞生了二黄?湖北一带诞生了西皮?在清前期合流产生皮黄戏?
其二,京剧得名缘由
四大徽班进京
“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皮黄→京剧(在北京取得发展,并传遍全国)
京剧的角色分类
老生:男性老年偏文之人
武生:男性青年武人(不画脸)
花旦:活泼、俏皮、略轻浮的年轻女子
武旦:武女人,女中豪杰(刀马旦)
戏曲的艺术特征
戏曲舞台是个追求写意美的歌舞场,戏曲人物是经写意性化妆后的一个艺术符号,这个“艺术符号”的行为以写意、以传神为准则,不以生活真实为法度,这样行动着的“艺术符号”在“追求写意美的歌舞场”上演绎的是旨在“传历史人物之神、达历史事件之魂”的、不追求历史细节真实的故事,所以戏曲艺术是一种以写意、以传神为美学旨归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这种舞台艺术在写意美的总体追求中达到了审美逻辑上的自足与完满,即戏曲艺术是一种成熟的、完善的写意性舞台表演艺术。
程式化:衣着、动作、发声大致固定
行当化:人物一般分“生、旦、净、丑”
行当化:按所演人物的性别、个性、精神、品德来分成生、旦、净、丑等类
生:小生,老生,武生(另,还有付生、正生、红生、做工老生、靠把老生、扇子生、纱帽生、娃娃生等)
女性都为旦,分正旦(闺门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等
另外,还有悲旦、大旦、小旦、二旦、副旦、玩笑旦、花衫子等说法
性格刚烈、威猛、暴躁或阴险之人
一般分为,白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此外还有大净、中净、小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等称呼
戏曲的美之所在
感受戏曲之美
其一,欣赏程砚秋的《锁麟囊》选段
京剧四大名旦、音配像(张火丁)
程派唱腔特点: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故事情节:春秋亭遇雨赠囊,流落莱州,好人有好报
《西厢记》赏析
京剧《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京剧西厢记共分16折,分别是:渡河,教弟,酬韵,附斋,寺警,赖婚,琴心,探病,闹简,赖简,寄方,拷红,哭宴,逐胥,抗命,并骑。
它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色彩。《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讲述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崔莺莺的形象特征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
《西厢记》
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西厢记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