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上能很清楚的看到地球的真实形状。然而在古代,人们并不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天涯海角”为何永远走不到 为何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为何总是先看到桅杆顶部进而看到全船。 课堂延伸 地球未解之谜 “失踪”的大西洲 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 罗布泊之谜 海底金字塔之谜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 古人是否还活在百幕大海底 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 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 …… 作业:课后查找地球未解之谜的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办一期相关板报,激发同学们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 *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7.话 说 地 球 从“天圆地方”说起 古印度人眼中的地球 古埃及人眼中宇宙与地球 古代中国人眼中地球 古代印度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古代埃及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地方) 天为盒盖,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中央是尼罗河。 大地像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它们站在一只海龟背上,海龟又站在眼镜蛇身上 古代中国人最早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①古印度人: 象驮圆盾 ②古埃及、古俄罗斯:鳌鱼驮地板 ③我国古人:天似穹隆、笼罩四野 (天圆地方) 想 象 思考:古人不认识地球真面目的原因何在? 科学不发达 人在地球上 ? } 航海家在辽阔的海上航行,看到天地相连的地平线是个大圆圈,以为那就是大地边缘。船只一直往前行,却始终没有到过天地相连的边缘。 人在海边眺望,船只从远处驶进港口,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船只出港,总是先看不见船身,然后才看见船的桅杆隐没在水平线下。 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 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2、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3、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 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4、不同地区太阳高度角不同 结论:大地是弧形,应该是球体。 那时人们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可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航海 出发:(葡萄牙) 时间:1519年9月 人数:五条船队270人 回原地 时间:1522年9月 人数: 一条船18人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70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度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历经千辛万苦,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时船队已处于缺粮断炊的困难境地,水手们忍饥挨饿,用桅赶上的皮带充饥,但船队始终前进不止。在途径菲律宾群岛时,探险对于岛上的土著人发生冲突,麦哲伦受伤身亡,最后,这支船队只剩下一艘船。这艘船取道南非驶抵西班牙,实现了从西方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计划。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 蓝色美丽的星球 ①蓝色的是: ②白色涡流是: ③褐色的是: 海 洋 云层气流 没有植被的土地 现在,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真实形状,它是一个球体。 ①太空旅行第一人:______ ②国籍: 。 ③乘坐的飞船叫 。 ④感叹语:“ ” 尤里·加加林 前 苏 联 东方1号 啊!它是个蓝色的大球 神话 想象 海边看船 怀疑 麦哲伦环球 证实 遨游太空 揭开面纱 (蓝色星球) 我们要学习古人和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学了本文有何感想? 探索精神 ,献身精神 热爱、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