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学校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一种文化生态学的视角
□ 余清臣
内容提要: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本身也是对特定生态进行适应的结果,它的核心特质都能在其与特定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得到深入理解:天人合一源于农业技术不能掌控的自然环境;情理精神生成于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本位奠定于以情理精神为基本原则的规范环境。然而,现代学校作为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组织机构,本身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经常使现代学校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僵死”的文化。因此,提升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学校中要创设出与传统文化兼容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传统文化鲜活起来,从而在根本上为学校中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扫清障碍。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现代学校 传统文化
作者余清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北京 100875)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传统文化
的传承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虽然很多人对是否应该固守本土的文化传统等基本问题还持有不同立场,但这些分歧的焦点在很多时候并不在于传统文化存废问题,而是在何种程度上改进传统文化的问题,保护文化的本土性和多样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基本的共识。但是,由于中国与处于本次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中心的西方社会在文化上差异巨大,所以中国在传统文化保护上遭遇到了更大的困境,事实上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西化”的危机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越来越西方化,极端的个人主义和排斥情感的理性主义已经成为很多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立场。这种“西化”的趋势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彻底抛弃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文化传承本身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从现代社会系统的分工来看,这种活动主要应该属于学校教育系统的职能范围。就目前学界对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探讨来看,对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本身等外部因素的关注甚于对传统文化传承本身的关注①,对学校教育内容的关注甚于对学校教育中环境的关注。然而,这种关注重心的定位是有问题的。文化传承不同于一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文化的传承不仅要让人去认识和了解,而且更要全方位地融入到自身的生活方式中,所以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不止是学校教育内容问题,更是学校环境的熏陶问题。所以,对传统文化传承困境根源的定位需要改变以往的认识重心,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校环境上来。在探讨学校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上,文化生态学是一个富于解释力的视角。
一、文化生态学的逻辑
虽然人们似乎可以很轻松地对某种文化类型
进行分类和描述,但文化是什么、特别是不同特征的文化如何生成和发展却是让很多文化研究者困扰的问题。正是在这些困扰的驱使下,很多文化研究视角应运而生,由美国文化人类学新进化学派学者斯图尔德(Steward, J.H,台湾学者译为史徒华)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文化生态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是出于他对传统文化人类学轻视环境因素的不满。传统文化人类学因对环境决定论的矫枉过正,而“专注于文化及其历史以致忽略环境因素的重要性”②,但斯图尔德对此做法并不认可。下面从文化生态学对文化、文化生态以及文化与生态关系的理解中简要梳理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第一,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困难是如何定义文化,历史上出现的纷繁芜杂的文化定义既提供了各种文化学说产生的原动力,也是它们具有合理性的基础。所以,这里对文化生态学主要观点的概括也需要从文化生态学特有的文化定义开始。斯图尔德本人并没有对文化概念予以特别的解释,但他把文化和“适应”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过去的数千年内,在不同环境之中的各文化都有极为剧烈的变迁,而这些变迁基本上可归因于技术与生产处置的变化引发的新适应”③。从这里可以看出,斯图尔德实际上是把文化和适应相等同,文化源自于人类在超出本能的水平上对外在环境进行的适应,因此文化的最核心内涵是一种超出本能水平的适应方式。对文化定义的这种解读在后来的文化人类学家萨顿(Sutton,M)和安德森(Anderson,E)那里得到更为明确的表达: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主要机制,也是人类可以选择的最有潜力的适应方式④。第二,生态是具有多重内涵的环境。生态的内涵是理解文化生态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斯图尔德那里,生态的主要意义是“对环境的适应”,而环境则被理解为“在一特定地域单位内所有动物与植物彼此互动并与自然界的诸特质彼此互动所构成的生命之网”⑤。因此,斯图尔德对文化环境的理解主要集中于自然环境之上,他实际上是把其它意义上的环境作为文化自身的一部分。但随着文化生态学的发展,不同学者对环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作为文化成果的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研究报告(2025).pptx VIP
- 2025款比亚迪唐DM-i尊贵型荣旗舰荣耀_用户手册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VIP
- 第二韬奋杯全国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VIP
- QGC001-2020 三氯丙醇酯(3-MCPDEs)和缩水甘油酯(GEs)的技术规程.pdf VIP
- 2025江苏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处人员招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防治实践指南(2024).pptx VIP
- 商务人员基本礼仪仪容礼仪课件.pptx VIP
- 2025江苏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处人员招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河阴死者墓志义例与北魏后期墓志制作.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