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重点 1.瓜分狂潮。 2.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 3.正确评价“侵略有功论”。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以日本和俄国最凶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表现为:直接占领和割让;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直接驻军(关东军)等。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赔款影响了我国的资本积累 教材第22页 文物古迹等。 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银元)。其后,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从清政府那里勒索了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这1600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当时的财政收入是每年4000万两银子;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国勒索了赔款2亿3千150万两的白银,这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3年收入的总和,当时中国中央财政的收入有8000万两白银;日本用中国的巨额赔款,继续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费及军需工业费等费用占赔款总数的8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甲午战争后迅速膨胀起来,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1901年《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历史上叫做“庚子赔款”,总额是4亿5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中央财政4-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逐步实现的 鸦片战争期间的妥协派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祺祥政变 领事裁判权 控制中国海关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洋枪队”、天津教案、镇压义和团运动、强迫清政府承诺永远禁止中国人反抗等。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十三行” 五个通商口岸 10个通商口岸 天津为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与我们今天的开放城市,有本质的区别。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和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赫德,(Robert Hart)爱尔兰人,1863—1911年,主持清政府海关48年。 3、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把中国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基地。 倾销商品、开设洋行、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等 思考:近代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与今日大量引进外资、开放市场的不同点? 答:根本不同:在于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的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增强国力;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以《马关条约》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马关条约》签订以前,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部分是商业掠夺性资本,即投入进出口业以及与商品倾销相关的运输、保险、银行等事业的资本,而非工业资本。19世纪80年代之前,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商品倾销最主要的部分是进行鸦片的运输。《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大量的投资办厂,修铁路,开矿山。 但是这些资本主要的不是由外国出资,而是从中国直接掠取的。 4、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 外资在近代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外债、银行、交通运输业如铁路、沿海和内河航运业、破坏农业经济等 据统计,近代八十年,中国政府举借的外债总共有230笔,总共有18亿两白银左右,每年还债付息数量就相当可观,并最终导致中国财政的崩溃。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三视教育 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一些西方传教士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部分传教士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 各地教案不断发生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创办报刊、出版书籍,如广学会、字林西报、万国公报等。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他们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收 “优等民族”白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