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命题作文“登高”写作指导
【作文题目】:
请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过无数名篇绝唱。有范仲淹登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杜甫的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有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悠闲,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有“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孤寂;有“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的人生感悟,有“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的家国情怀……从作文题目的内涵上看,这道题属于寓意型命题,即“登高”既有表面的意义,也有其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针对寓意型命题,则要理解清楚题目的寓意是什么,它可以比喻什么或象征什么。
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而要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修养、道德、人格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结合古往今来名人“登高”的事例,来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今天的社会现实,写出因“登高”而“望远”的独特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
【论点或分论点拟写示例】
第一组立意: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四面湖山收眼底,一腔豪情砺壮志。
第二组立意:
1、登上群峰的高处,我们可以极目远望;
2、登上修养的高处,我们可以至诚至善;
3、登上人生的高处,我们可以高瞻远瞩。
第三组立意:
1、只有登高,你才能欣赏到更多更远的风景;
2、只有登高,你才能延伸出更长更远的思绪;
3、只有登高,你才能品味出生命更重更远的价值。
第四组立意:
1、凌生活之顶,鸟瞰世间苦乐,感受超脱的幸福;
2、凌人生之峰,俯看巨细得失,感受淡然的幸福;
3、凌命运之巅,睥睨否泰变迁,感受恒定的幸福。
第五组立意:
1、登高望远是一种态度,给予我们蔑视困难的信心;
2、登高望远是一种动力,给予我们进取奋进的力量;
3、登高望远是一种追求,给予我们迈向成功的阶梯。
第六组立意:
1、登高望远,突破云遮雾障,极目无限风光;
2、登高望远,历经艰难困苦,方显英雄本色;
3、登高望远,收获成败得失,成就美丽人生。
第七组立意:
1、登上信念的高峰,我们希望“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登上成功的高峰,我们希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上生命的高峰,我们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彩例文】:
登高
登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登高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登高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开阔。做学问如同登高,一步一阶,终能心境坦荡,学有所得。
登高的态度,是匡衡凿壁借光的执着,是孙敬囊萤映雪的坚持,是祖狄闻鸡起舞的勤奋。学问之山,险者乱石林立,峻者直插云霄,正如李白所言,难于上青天。然而,没有走过荆棘丛生的山路,没有攀登过冰冷的铁索,没有越过路途的顽石,又怎能登上学问的顶峰?只有怀着一颗“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壮志,只有秉持一份无所畏惧的勇敢,只有怀着登高应有的执着与坚持,才能凌绝顶,摘辰星。
登高的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是“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智,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创。学问是云峰上迎风屹立的松柏,它矗立在最高远的地方,然能触摸它的,亦是最孤独的人。陶渊明躬耕南亩,杜子美漂沦流落,苏东坡泛舟江湖,他们是孤独的,世人的浮夸与谄媚怎能体会这种“天地之间,惟我一人”的境界?登高者终是孤独的,他的同伴早已不知所踪,曾经的信誓旦旦或早已湮没在荆棘与泥泞中,或稍有所成辄畏葸不前。攀登学问高峰的路途是孤独的,愚人对你不甚理解,懦夫对你敬而远之,你却在孤独的路上披荆斩棘,终能到达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
登高的胸怀,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包容,是“四面湖山尽收眼底”的广阔,孔圣人学富五车,却依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做学问的博大胸襟去接纳他人的观点;白居易诗成必先诵于妪孺,听取建议,而后增删调换。登高绝非易事,登高者会经历或好或坏的事情,遭遇或有益或无益的路人,用开阔的心胸接纳他人,接纳周遭的批评建议,才能保持心境开明,学有大成。
做学问即是登高,以登高者自居,以登高精神激流勇进,方能开拓新境界。
登高
我们都喜欢登临高处,因为高处有风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赏心悦目;还因为登高可以望远,极目远眺,天高地阔,视野和心胸得到充分地扩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