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后来,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用重金厚赏了他,奖励他 执法严明。(完) 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地人 ……后来被特别征召当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 ,府吏不能捕获他。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看到 车马)就挡住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喝叱(那)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刘秀告状。皇帝十分愤怒,召见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要说什么?”董宣说:“陛下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但现在却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拿什么治理天下呢?我不必用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就用头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 皇帝命令太监扶住他,命令董宣磕头向公主谢罪 。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强项令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皇帝下诏派遣使者视察,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皇帝为(董宣)感到伤心,说:“董宣廉洁 ,到(他)死了(我)才知道这种情况。”因董宣曾经当两千石(的官员的资历) , (皇帝)赐(他)系印纽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公主说:“过去弟弟你是平民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皇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当即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了!”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发给府吏.从此,(他)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京城里称他是“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少平。” 齐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文章主人公有些什么可贵品质? 3、课文是怎样来描写人物形象的? 一、思考题 1、光武帝对董宣前后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他的变化? ? 2、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失”? 3、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4、文中董宣、湖阳公主、光武帝各有什么性格? 二、思考讨论 1、? 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家奴,你怎样看待的?2、? 历史上像董宣这样的人,你知道还有哪些?3、假如你以后做官,做什么样的官? 讨论 1、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2、文章一共描写了几个人物形象?请你简单评价。 2、从第一个故事可以看出董宣的哪些性格特点? (1)开端:无私无畏,有勇有谋 勇,表现在他面对大案毫不惧色,决心排除万难将凶犯缉拿归案,表现在他面对公主“大言数主之失”;谋,表现在他善于抓住机会,终在夏门外抓住了凶犯,“因格杀之”。 (2)高潮:性格倔强,毅力刚强 帝令小黄门强迫董宣叩头,他却铁骨铮铮,仍“两手拒地,终不肯俯”,顽强和刚毅实属罕见 (3)高潮:忠君报国,大义凛然 临死前的一句话还是考虑的国家兴亡安危,他的真知灼见说明他冒死办案的决心源于对国家国君的忠诚。一句振聋发聩之言后,他坦然面对,以死维护法律的尊严。 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读课文,讲讲课文主要记叙 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1.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 2.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 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 课文主要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躲在公主家中。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伺公主带着家奴出门,驻车扣马,“格杀”公主家奴。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塞杀”董宣。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光武帝依然强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最后光武帝明白了个中的道理,重赏了董宣。董宣死后,光武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二千石官员的礼节安葬了他。 1.课文又是怎样记叙“董宣执法”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1起因(开始至“吏不能得”):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隐匿主家, 官府抓不到。 2发展(至“因格杀之”):董宣寻机,斥责公主,格杀家奴。 3高潮(至“终不肯俯”):公主告状,皇帝令董谢罪,董宣死不从。 4结局(至“赐钱三十万”):汉光武帝明白了道理,重赏董宣。 5影响(至段末):从此不法之徒都怕董宣,董宣获“卧虎”美称。 人物: 地点: 起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