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一、陵墓构成;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
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一)地下部分;(二)地面部分;四、京外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1.黄帝陵;1.秦始皇陵;六朝陵墓;唐陵;清盛京三陵; 在众多陵墓建筑中,秦始皇陵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墓,也是最大的皇帝陵墓。无论是古代文献中对它的描述,现存巨大的地面夯土陵体,还是考古发掘出的兵马俑坑,无不令世人震惊。;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陵体为呈四方锥形的三层夯土台,东西长345米,南北长350米,它原高约120米,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高度还接近50米。秦始皇陵周围有两道陵墙环绕,呈南北较长的“回”字形,外城周长6000多米,内城周长也有2000多米。围墙四面正中建门阙,四角还建有警卫的角楼。陵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坐西朝东。;明孝陵——明陵之首;明孝陵原本是灵谷寺的旧址,朱元璋选中这块风水宝地作为陵墓后,便强行迁寺造陵。孝陵以整个钟山为兆域,范围约二三十公里,规模甚大。陵域的最前面是下马坊,碑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大小官员从这里开始就必须下马步行。下马坊北即陵园的大门大金门,再往北行是“四方城”,内有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立的“神功圣德碑”。; 棂星门后折东至金水桥,从这里开始,南北轴线才正对钟山主峰,沿轴线布置了孝陵门、棱恩门、棱恩殿(祭祀用的享殿)、方城明楼,穿过方城明楼下的隧道就是陵园最后部分——宝城。宝城内巨大的封土陵台突破了秦汉以来历代陵寝封土多采用覆斗形的传统,改成圆丘形,称为“宝顶”,宝城下就是放置帝后棺椁的地宫所在地。; 明朝迁都北京后,在其北郊昌平天寿山麓形成了集中的陵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陵寝建筑群,埋葬着明代十六位皇帝中的十三位,故称“十三陵”。
整个陵区的入口是一座高大的五间石牌坊。过石牌坊即踏上了神道。这条长达7公里的神道原本是通向长陵的,以后成为了各陵共享的主神道,它在左右砂山间蜿蜒向前,略偏向体量小的一座,使两座砂山的体量在视觉效果上得到巧妙的平衡。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象生至龙凤门(相当于棂星门)。在其中长约800米的神道两侧共有石象生18对,从南向北有石狮两对,獬豸两对,石象两对,麒麟徽两对,石马两对,骆驼两对,均为前坐后立。石兽后有文臣、武臣、勋臣各两对,象征文武百官。;北京明十三陵长陵神道,全长7300米,依次建有石牌楼、三空石桥、大红门、
石像生、龙风门等墓仪建筑。其两侧的立麒麟、立像、卧骆驼、
将军等18对石像生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是十三陵最具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品。
;明十三陵中的长陵(永乐)棱恩殿是长陵陵宫地面建筑中的主要建筑,
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大型楠木殿宇。
; 满族政权入关之前,建造了辽宁新宾永陵(始建于1598年),沈阳福陵(东陵,始建于1629年)和昭陵(北陵,始建于1643年),人称“清初关东三陵”或“盛京三陵”,与辽阳东京陵(1624年努尔哈赤曾将其祖父、弟、子等十余人移葬至此)合称“关外四陵”。这四座帝陵虽然后来都仿照明代规制进行了改建或扩建,但无论建筑布局、形制还是装饰风格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展现了一个新王朝从发祥兴起迈向草创开拓的时代风格。
清朝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政权,满族统治者积极汲取先进的汉文化,并像历代封建王朝那样崇奉儒家的治世之道,与此相应,作为宗法礼教重要载体的陵寝也参照明代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制度,形成了两个集中的陵区: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的昌瑞山;西陵,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城西永宁山。清朝的皇帝基本上按照昭穆(父子)顺序隔代葬入二陵区,形成“东西陵昭穆制度”。除帝陵外,康熙皇帝破除了明代没有后陵的陈规,开设后陵之先河,在帝陵旁附建妃嫔园寝,只是规模明显缩减并有局部的变更。与明朝相比,清代陵寝体系更为完备,众多后妃陵园分布各帝陵左右,成为清代陵寝的显著特点。
清东陵埋葬着顺??(1644-1661年在位)、康熙、乾隆、咸丰(1851-1861年在位)和同治(1862-1874年在位)五个皇帝,再加上孝庄(1631-1706)、慈安(1837-1887)、慈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