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運動與安全
運動與安全 李素箱 教授 運動的起緣 雖然直到十六世紀才有「運動」(sport)這個名詞的出現(林穩,2001),但運動事實的起源可說是與人類之出現同步。洪荒時期,原始穴居人為求生存,時時需以最直接的身體本能-跑、跳、投、擲等行動來與大自然之洪水、猛獸相抗衡(Hixon Ⅱ& Fery,2000;Struna,2000)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說:運動根源於人類,是人類求生的技能之ㄧ。隨著時代的演進,當人們開始以「運動」這個辭彙來指一些具有特定目的與意義、且是以跑、跳、投、擲為身體活動時,人類社會所謂的「運動」構念便於焉產生。 運動的起緣〈續〉 「運動」一詞,主要是對應於英文“Sport”這個字。“Sport”本源於拉丁文的“disport”、“desport”等字,原意指娛樂(divert)、消遣(amuse)、消遣自己(to diver oneself)或快樂的事(王宗吉﹐1992),許義雄(1983)也指出,完整的運動意義至少要同時包括三個構面,即:遊戲、競爭性或克己性的身體活動,主要是追求樂趣或消愁、解悶等。 運動的起緣〈續〉 根據英國國家專管文化傳統的公部門(Department of National Heritage簡稱:DNH)認為運動具有以下特質,如:(一)透過競爭的模式,讓人體驗與學習人生;(二)藉由競爭的過程與結果,讓人學習如何看待「輸」、「贏」,學習如何正確的做個輸家或贏家;(三)唯有遵守規則的指引、且勝不驕敗不餒者才可以繼續參與活動;(四)一個教導個人與他人相處的團隊;(五)促進健康以及(六)建立友誼等(Horne﹐Tomlinson﹐&Whannel﹐1999)。 運動的內涵 身體活動(Physicaal activity)是指任何一種靠骨骼肌活動來消耗能量的身體動作,它與體適能的增進有關;運動(Exercise)除了上述四項要素外,尚包含兩個要素:1.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一再重複的身體活動;2.目標是藉由能量的消耗來改善或維持一個或多個健康體適能的要項(李素箱,2005;李碧霞,2001;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其目的都是為改善、維持身體的健康。 運動的內涵(續) 早在1978年,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即建議人們從事維護和增進體適能(Fitness)之大肌肉群的身體活動,並維持每週至少三天,每次至少15分鐘,且達到至少60﹪的心肺能力(Cardiorespiratory capacity)(ACSM, 1978)。 運動的內涵(續) 1990年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增進和維護成年人心肺功能、身體組成、肌肉力量和肌耐力的身體活動建議為:(一)頻率:每週3-5天;(二)強度:60-90﹪最大心率或50-85﹪最大攝氧量;(三)持續時間:20-60分鐘有氧運動;(四)方式:運用大肌肉群的任何持續性、韻律性的有氧運動;(五)抗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中度重力訓練,每週至少2天從事8-10個主要肌肉群的抗力訓練,每個肌肉群重複8-12次。此建議仍然著重於體能的增進,要獲得健康的好處必須強調身體活動的質與量,同時,指出低於此建議之身體活動,亦可減少某些慢性退化性病的危險因素,但無法增加最大攝氧量(高毓秀,2002)。 運動的內涵(續) 美國健康與人類科學部(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ciences)在1996年7月11日發表一篇「身體活動和健康」(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的報告(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1996)後,身體活動對健康的好處,廣為國際間認可與接受(高毓秀,2002)。 運動的內涵(續) 1998年,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再提出建議:每週3~5天,每次持續或間歇20~60分鐘,強度達最大心跳數的55/65﹪或最大攝氧量40/50﹪~85﹪的運動對健康有幫助。Blair, Kohl, Gordon, Paffenberger(1992)研究指出,運動的健康益處應分不同等級,而不能應用有無二分法(有或無規律運動),針對強調中度運動的優點,建議每天「累積」30分鐘的步行(或相當能量消耗),即能獲得臨床上顯著的健康利益,尤其對久坐者效益更明顯。 運動前之準備—身體狀況評估 15-69歲進行簡易運動前自我評估問卷 69歲以上詢問醫師的意見 已知有特殊疾病的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