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试卷(四)一中第二次月考卷讲评》(课件).pptVIP

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试卷(四)一中第二次月考卷讲评》(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试卷(四)一中第二次月考卷讲评》(课件)

*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09年下学期 制作 03 综合试卷讲评 ——之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5分) 译文: (2)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5分) 译文:    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等到依靠祖上的勋绩,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0.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1)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2分) 答: (1)春水涨满小溪; (2)春雨染绿溪边新柳 (3)春雨初霁后白鸥双双戏水。 (答对1个要点给1分,答对3个要点给2分。) (2)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诗歌表达了深闺女子盼远怀人的情怀。(2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写出了少妇殷切盼望之态;以眼前所见“云淡水平烟树”等苍茫渺远之景,烘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见的惆怅失落之感;“千里目”借助想象,进一步抒发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2分。答出1个要点给1分;3个要点任答2点,给2分)上阕绘生机盎然之春景,反衬出女子的春愁闺怨。(1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2分)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__________。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2)古文默写(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②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③此地有__________ ,茂林修竹, __________ ,映带左右,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文艺全才,是中国文人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尽管比起屈、陶、李、杜来,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   B. 苏轼与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但不同的是他似乎没有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   C. 苏轼最早将人生的空漠之感在文艺领域中充分透露出来,但纵观苏轼的一生,他从来没有真正退隐过。   D. 陶渊明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是一种对政治的退避;而苏轼诗文里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对社会的退避。 C 14.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却成为文艺史上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见本身文艺成就低也同样可以成为文艺书上的重要人物。   B.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因此成为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可见只要谨受儒家思想就一定能在美学史或文艺史上产生巨大影响。   C.千年以来,陶诗一直以苏化的面目流传着,是因为陶潜最符合苏轼的标准,苏轼对陶渊明顶礼膜拜,并将其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且此地位得到巩固。   D.陶渊明的诗因为有苏轼的抬爱,从宋代开始才显赫起来;如果没有苏轼的发现,陶渊明及其诗歌在文学史上肯定没有现今的崇高地位。 C   15.在作者看来,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请根据文章,概括其中的道理。(6分) 答:(1)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积极进取。(1分)   (2)苏轼最早将自己对政治与社会的退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空漠之感表现在作品中。(3分)   (3)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发现并追求了陶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极平淡朴质的艺术风格。(2分) 16.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中有两处写道:“妈妈,我不走丢”(第12段)“我没有走丢”(第16段)。请分别写出两处“走丢”的含义。(4分)   答:前者指因迷路而回不了家。后者指在人生的道路上因追求物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