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人员培训 3.2 培训内容 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上岗前都应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4 考核要求 现场作业人员、现场监督及管理人员经培训后均应达到以下要求: A)了解硫化氢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性; B)熟悉硫化氢监测仪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 C)熟悉各种人身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能正确使用和维护; D)熟悉进入含硫化氢环境作业的安全规定和作业程序; E)在发生硫化氢泄漏及人身急性中毒事故时,作业人员应会采取自救及互救措施; F)应熟悉工作场所的应急预案。 4 硫化氢监测仪及硫化氢监测 4.1 硫化氢监测仪 4.1.1 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现场需24h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探头数可以根据现场气样测定点的数量来确定。监测仪探头置于现场硫化氢易泄漏区域,主机应安装在控制室。 4.1.2 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 固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的第1级预警阈值均应设置在15mg/ m3,第2级预警阈值均应设置在30mg/ m3。 4.1.5 硫化氢监测仪的校验及检定 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一年校验一次,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半年校验一次。在浓度超过满量程浓度的环境使用后应重新校验。 4.1 含硫化氢作业环境中硫化氢的监测 钻井过程中,钻到含硫油气层前,应充分做好硫化氢监测和防护的准备工作。 钻井现场应配备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并且至少应配备5台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 其他专业现场作业队伍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 4 硫化氢监测仪及硫化氢监测 5 人身安全防护设备及防护 5.1 防护设备 5.1.1 正压式空气呼吸装置 在硫化氢浓度较高或浓度不清的环境中作业,均应采用空气呼吸器。 5.2.2 正压供气系统 5 人身安全防护设备及防护 5.2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5.2.1 安全防护措施 在硫化氢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a)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硫化氢监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硫化氢监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b)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C)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d)重点监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硫化氢监测探头、报警器及排风扇; e)进行检修和抢险作业时,应携带硫化氢监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f)当浓度达到15mg/ m3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准备防护用具,迅速打开排风扇,实施应急程序;当浓度达到30mg/ m3报警时,迅速打开排风扇,疏散下风向人员,作业人员应戴上防护用具,进入紧急状态,立即实施应急方案。 5 人身安全防护设备及防护 5.2.2 钻井过程 钻井过程中,大开硫化氢油气层验收时,作业人员应配备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空气呼吸器气瓶压力相应的空气压缩机,呼吸器和压缩机应落实到人员管理。 钻井队生产班每人配备一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另配一定数量的公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其他专业现场作业队也每人配备一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井场应备一定数量的备用空气钢瓶并充满压缩空气,以作快速充气用。 * 目次、前言外,共11章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钻井井控设计;4井控装置的安装、试压、使用和管理;5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6油气层钻井过程中的井控作业;7溢流的处理和压井作业 8防火、防爆、防硫化氢安全措施;9井喷失控的处理;10井控技术培训、考核;11井控工作分级责任制 另外,附有三个规范性附录;还有五个资料性附录。 背部扣击法 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颌法 按头后仰,下颌上抬 按头后仰,颈部上抬 5、判断呼吸(听、看、感觉) 6、人工呼吸 7、判断心跳(触摸颈动脉;心跳骤停的综合判断:意识丧失、面色苍白且很快转为紫绀、大动脉 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听诊无心音、瞳孔散 大、呼吸断续呈叹气状,继之停止) 8、胸外心脏按压 9、电流除颤及药物应用(电流除颤一般用于触电患者) 10、安全转送医院,继续复苏 B(breathing)判断呼吸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 1、一手按额,两指捏鼻。另一手托颈。 2、略深吸一口气,包严口部,迅速吹入。 3、松开鼻孔,观察,换气。 人工呼吸要点及注意事项 要保持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 一次吹气量约为800----1200毫升。 频率:12----15次/分钟。 吹气时,感到气道阻力,不可硬吹,应检查有无异物。 C、胸外按压的步骤和技术 定位。 肋骨交叉上方两指处。 2、姿势。 两手交叉,两臂伸直 3、下压深度:成人4—5cm 4、下压时间与上抬时间相等。 5、上抬时不能离开病人身体。 6、频率:80—100次/分钟。 7、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单人时=15: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