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凯——家族珍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族珍品 腾冲县固东中学 张占凯 腾冲大河水库是在四围青山中镶嵌的一块翡翠,一条小河从那里常年源源不断地流出。小河穿越山谷和坝子向东蜿蜒流淌,直至进入龙川江,它滋润着流过的土地,像一根南瓜藤在土地上匍匐延伸,而大地的皱纹因小河的滋润渐次舒展成了一些小坝子,它旁边的村寨分布在这些小坝子中,仿佛每隔两三里就结出的一个个肥硕的南瓜。 我们小河边村,就是这条小河结出的一个瓜,依地命名,就叫做小河边。清中期,原居太平村的本村始祖张思增到小河边开染坊和碾坊,现在已发展到八十多户人家了。 现在要说的,是这个凭手艺谋生的家族发展到我祖父这一代给后人留下的一件木雕作品。四十多年的风雨人生,我常常思索个人的成长和家族氛围之间的关系,我发现影响我们家族成长发展的一切思想理念其实都凝聚在爷爷遗留下来的那件作品上。 它无言地昭示着后人,叮嘱着后人。 我祖父那一代四个弟兄,我的爷爷是小佬,据说生性木讷,平素不喜欢多嘴饶舌,分家时为了让他多分到一些家产,请来调解协商的几个关心他的乡老说:“待会儿说到分家产你就装哭,说你最小,应该给你些照顾,我们就帮你说。”可是爷爷却说:“……叫我假哭,我……我装不出来。” 哦,这就是我的爷爷,早已归山多年的纯朴的爷爷!虽然古有“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的说法,可是分家不仅仅是分锅口,还分家产——是一件大事,大家庭里的田地、财物、牲畜甚至用具的份额对之后生活的质量和发展的速度是影响很大的。可我的爷爷,却不知是当时还幼稚还是天性没有心机,他的这个“装不出来”的回答后来成了一个笑谈,到我们懂事了还有人说爷爷的这段往事给我们听,颇有揶揄的味道。于是,我家入社时没有山林也没有多少田地,社会成分是下中农,而在我曾祖父时我家搞染布业还算是小康之家呢。1983年吧,中国农村生产队合作社改革为包产到户,我们村分了田地,分山林时却没有分下去,大家纷纷“认根子”——原先旧社会谁家的还是谁家的,我们村好像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一个小孤岛,就这样带着旧社会的“余孽”进入了改革、开放、搞活的年代。 我没有见过我奶奶,听说奶奶身材健硕高大,为人热情坚强豁达,对什么都很看得开的。分家不久,奶奶没让爷爷继承染布业,而是建议爷爷到邻村下顺江去学木工手艺,在奶奶看来,性格纯善的爷爷不会锱铢必较、巧舌如簧地买布卖布,这种工艺与生意相结合的行业爷爷肯定不适应的。爷爷到下顺江学习了三年,在师傅家帮做了三年木活,没一分工钱。那时候,家里的母鸡生了蛋是舍不得吃的,赶快给爷爷的师傅送去,请人家上心地带爷爷。三年中奶奶靠到街上卖点木瓢、小板凳之类的小物品维持生活,裹着小脚的奶奶经常挑着货担步行到距家二十里的固东街赶集,那时候我的父亲经常到村旁小河边的碾坊等待自己的母亲回家,等着等着就在碾坊边的灌木丛里睡着了,夕阳落山的时候,奶奶才回到这里,微笑着抱起在那里等待她的小儿子回家去。 在我母亲嫁进来的几年前的一天中午,奶奶占到家门前的矮墙上去叉核桃叶盖辣椒苗圃,跌了下来,当晚就去世了,本来就生性话少的爷爷从那以后更是变得沉默寡言,更木讷了。我是见过爷爷的,记忆中,他穿一件古式的黑布长衫拄着一根拐棍每天四处走逛,经常去他做过细花雕刻的人家坐坐。一般早饭后出门,晚上回家,偶尔也会两三天才回家。我母亲说,我的小名“双祥”是爷爷取的,爷爷不喜欢背小孩,却背过身为长孙的我,他背小孩总是先把背袄铺在桌子上,再把孩子放上去睡着,然后拉背袄带子起来捆到背上,有一次爷爷背我到田里去给我母亲喂奶,捆到背上后我的鼻子紧贴着他的背,到田里放下一看我已经没呼吸了,妈妈大声喊“天呐,我的孩子不喘着气了!天呐!”一起在田里插秧的伯妈赶快来看,她大声的帮我叫魂,还找了一串小刀钥匙等挂在我的手上,说铁器可以驱邪的,一番活动我竟奇迹般又活过来了。记忆中沉默的爷爷好像只叫过一次我的名字,说了些什么已没印象,他留给我的只有我的小名“双祥”,他是希望我命运双祥呢还是希望再有一个也叫什么“祥”的孙子呢?这如今已无法知晓。 小时候捉迷藏,我们经常去掀开爷爷的棺材爬到里面躲藏,爷爷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去世。 当从母亲的口里得知诸多我们还未来到世上的家族往事时,我一直对爷爷和奶奶那一辈艰辛而努力的生活唏嘘不已。 爷爷学成细花木匠手艺后,靠帮人家做木活维持家计,可惜那时候搞家庭装修时能够雕细花的人家不多,于是爷爷的细花木雕手艺一般只能够帮人家做寿材,心灵手巧的木雕手艺作品大多随着寿材的主人埋入地下,化作了泥土。 爷爷给后人留下的作品是现在还摆在小弟家的一张香案。 这张香案的材料用了我们本地最好的楸木树,用生漆漆过,现在看上去古色古香。上面雕的图案分三台,都有讲义的,最上面的那一层是四兽贺麒麟,中间是麒麟望芭蕉,左边是老象耕田和独角兽,右边是老虎穿帘和狮子滚绣球。第二层从右到左依次是春夏秋冬,春图为桃李灼灼,夏图为莲(连)

文档评论(0)

qbjzmxj59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