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指出,近年来,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此,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提出,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意见》,要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上不允许在中心城区规划新建生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其他地区新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得在穿越其他管线等地下设施时形成密闭空间,且距离应满足标准规范要求。 要统筹工程建设,提高建设水平。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严格控制道路挖掘,杜绝“马路拉链”现象。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建设行为。对于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管道的施工作业,建设单位施工前要召集有关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作业,严禁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进行地面开挖作业。 要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通道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 要加强维修养护,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对地下管线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要进行重点监控;对已建成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管理。制定应急防灾综合预案,提高事故防范、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城市窨井盖管理,落实维护和管理责任,采用防坠落、防位移、防盗窃等技术手段,避免窨井伤人等事故发生。 要开展普查工作,完善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行属地负责制,各城市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引出的话题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 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城市地下管网每一次引起公众关注,总是让人感到沉重,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输油管线爆炸、热力井吞噬生命、地下排水箱老化引发地陷、排水不畅致城市内涝……一起起事故揭开了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衣,将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危机重重的地下管网展现在人们眼前。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城市“弱不禁风”的一面。地下管网频频惹祸,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其中,暴露出规划“短视”与不完善、管理维护跟不上等问题。该怎样化解地下的重重危机——聚焦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本报记者 赵 莉早在19世纪,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曾这样描写地下管网:“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时至今日,城市地下管网不仅包括下水道,还包括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和工业等管道。人们的正常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安全、平稳运行。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城市“弱不禁风”的一面。地下管网频频惹祸,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其中,暴露出规划“短视”与不完善、管理维护跟不上等问题。在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督促各单位和各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地下管网监控等方面,城市大有可为。各单位自扫门前雪??地下空间越来越拥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日前表示,我国“两率”(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是1.09,远低于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两率”已超过4的水平。统计数据代表了未来趋势:城市化不可逆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的轨道交通、商业、车库、通道越建越多。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引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持续升温。由于缺乏相关立法与规划,一些地下项目正不可避免地与地下管网争夺空间。不少地方的地下管网管理都是一笔糊涂账。各路管线的精确位置在哪里?是否存在破损?对于这些问题,不仅市民说不清,一些责任单位也道不明。2010年7月28日,南京市塑料四厂发生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在相关部门找到的管线分布图上,标注的管线位置与实际位置误差达上百米。“谁都在管,谁都不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会忠认为,这就是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的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