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北师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北师版)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运动的意义:躲避天敌的危害,寻找食物与适宜的栖息场所,有利于自身生存与种族繁衍。 动物栖息环境分为水中、陆地、空中三大类。 动物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运动方式为游泳。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行走、奔跑、跳跃扩大了动物的生活空间,有利于获得食物和躲避天敌。 在空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滑翔和鼔翼飞行。 二、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1、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课本10页图骨是一种器官。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共206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贮存在骨松质中。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能力。 2、骨的成分: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3、骨连接: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保护作用)、关节腔。 特点:灵活性和牢固性。课本11页图 4、骨骼肌包括肌腱(两端,白色,连接作用)和肌腹(中央,红色,收缩作用)骨骼肌有600块,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除参与运动外,还具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面部表情等。 5、人体有206块骨,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中轴骨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附肢骨参与四肢的运动。 6、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三、运动的形成: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记住特例: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上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也称本能行为(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后天学习行为: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对环境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2.、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3、动物行为根据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防御行为(警戒色,拟态,保护色)、社群行为(群居,分工,等级。如:蜜蜂,蚂蚁、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狒狒)。 4、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 5、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6、法布尔 法国 昆虫学家 《昆虫记》 ; 弗里西斯 奥地利 动物学家; 廷伯根 英籍荷兰 动物学家 ; 劳伦斯 奥地利 现代行为学之父。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细菌):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动物、寄生性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腐食性动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并且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4、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能影响植物的繁殖(传粉)和分布(携带种子)。 5、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爬行动物) 6、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基础。 7、动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王朗—金丝猴、洋县—朱鹮、青海湖—斑头雁、棕头鸥) ;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