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促使消化腺代偿性增长,增加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五)增加肠道食糜的粘度,阻滞食糜的蠕动 (六)增加大肠内发酵,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 (七)添加酶制剂消除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 表4-5 植物性饲料原料碳水化合物成分分布 (一)概念及种类 概念: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小聚合体,介于单糖与高度聚合的多糖之间,又称低聚糖。 二、寡糖的益生作用 种类 根据单糖组分的不同 由同一种单糖结合而成的寡糖称为均寡糖,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单糖结合而成的寡糖称为杂寡糖。 根据寡糖生物学功能 功能性寡糖和普通寡糖。 (二)几种主要的非消化性寡糖 1. 甘露寡糖(manoligosaccharide, MOS) 2. 低聚果糖(fructoligosaccharides, FOS) 3. ?-寡葡萄糖(?-glucooligosaccharides, ?-GOS) 4. 寡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 5. 寡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AS) 6. 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三)寡糖的营养和益生作用 1. 促进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2. 结合并排出外源性病原菌 3. 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4. 寡聚糖的能量效应 (四)寡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功能性寡糖具有抑制病原菌,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作用,可以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在动物生产中广泛应用。 日增重 (28 d) 日采食量 料肉比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对照组 对照 + 0.16 % FOS g kg / kg 1 2 果寡糖(FOS)在生产条件下的应用 (N = 16 窝) Mul and Perry, 1994 思考题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何不同? 碳水化合物有什么营养功能? 简述非淀粉多糖的分类及抗营养特性。 寡糖的功能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章结束 2. 促进消化道发育 适量添加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刺激消化液分泌; 如果粗纤维过量添加,则造成便秘。 妊娠母猪饲粮中适宜的小麦麸含量(8%~12%),可以促进排粪;但小麦麸含量过高(15%以上),增加母猪排粪难度。 3. 粗纤维可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消化率 随饲粮粗纤维含量的增加,饲粮蛋白质的消化率逐渐下降,也间接地影响有机物质的消化率。 单胃动物前段消化道没有消化粗纤维的酶类,纤维素吸水力又较强,加快了食糜的流通速度,影响消化道消化酶与食糜的混合,增加内源蛋白质和脂肪的损失,从而降低了诸如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有机物质的消化率。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糊精和麦芽糖 碳水 化合物 胃中不进行 碳水的消化 十二指肠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糊精 在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糖,被吸收 。单糖的吸收速度不同,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戊糖依次降低。 挥发性的 脂肪酸、 二氧化碳 和甲烷 (一)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中的消化 一、 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为单糖后,在小肠的前段被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对单糖的吸收最强,回肠吸收较少。大肠和胃对单糖的吸收极少。 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 肠道对于不同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异 (二)肠道对单糖的吸收 家畜 糖吸收的速度(以葡萄糖为100) ? 半乳糖 果糖 甘露糖 木糖 阿拉伯糖 大鼠 109 42 21 20 12 猫 90 35 - - - 兔 82 - - - 60 仓鼠 88 16 12 28 10 人 122 67 - - - 鸽子 115 55 33 37 16 蛙 107 46 51 29 - 鱼 97 62 - 57 49 各种家畜对糖的选择性吸收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 门静脉 肝脏 全身各组织 合成糖原 转变成脂肪 糖尿 供能 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循环 (三)糖在单胃动物体内的代谢 血糖的浓度处于血糖来源与去路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之中。 调节血糖水平的细胞化学和物理机制 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则肝糖原加速分解,或经糖原异生作用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补充血糖的不足; 若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则葡萄糖加速合成糖原,贮于肝脏与肌肉中。血糖浓度低于160? 180mg/100ml时,肾小管能重新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高于160?180mg/100ml时,由肾排出。 2. 激素对血糖调节机理的间接控制 3.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控制 (一) 反刍动物胃肠道内的消化 1. 降解糖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村供水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docx
- 2025年广西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天津市纪委监委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岛津气相色谱仪教材161页课件.ppt VIP
- 门诊部医生诊疗行为规范.docx VIP
- adams初级培训教程第7章转动和摩擦.pdf VIP
- 2025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会计基础.pptx
- (正式版)D-L∕T 5759-2017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 屋面_光伏一体化_高处作业安全施工措施方案.docx VIP
- NB∕T 32037-2017 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