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总论1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内容 天然药物的来源 4. 有效成分 5. 有效部位 6.一次代谢及代谢产物 7.二次代谢及代谢产物 * * * * 真正搞清楚有效成分的品种不多, 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经常被视为无效成分,加工过程中尽量设法除去,而在某些药物中确是重要的活性成分,如鹧鸪菜中的驱虫成分是氨基酸,天花粉的引产成分是蛋白质,很多植物的多糖也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同样视为无效成分的叶绿素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临床上常制成软膏来治疗皮肤创伤、溃疡、烧伤等外科用药。 * * 莪术油-莪术醇, * * * * 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 * * 植物之中只有酸性物质, * 生物碱的研究是药物药学的开端 * * 此外,一次代谢产物还包括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 * * * * * 1、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性味功效】 平、苦、涩 绦虫病:根芽水煎服 局麻药 2、阐明中药炮制现代科学依据 传统剂型缺点: ① 给药途径太少 ② 服用剂量较大 ③ 临床疗效缓慢 ④ 有些剂型使用不便 3、改进剂型、提高疗效 4、 开辟药源、开发新药 天然牛黄: 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 人工牛黄: 胞红素0.7%、胆固醇2%,牛羊胆酸12.5%等。 五、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史 1.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天然药物识别、使用经验——巫术、迷信色彩 文明的进步——对疾病、天然药物的认识趋于客观 1575 明 李梃 《医学入门》五味子 发酵 没食子酸 1711 清 洪遵 《集验方》 樟木 升华法 樟脑 1769-1786 舍勒 将酒石酸氢钾转化为 钙盐,再用硫酸分解制得酒石酸 没食子酸 苯甲酸 乳酸 苹果酸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生源合成本质的揭示:生物细胞内多步酶促反应 有机反应理论来解释机制 生物合成物质用于结构确定 立体选择合成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一:色谱技术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1906,俄,Tsweet,碳酸钙为吸附剂,石油醚为洗脱剂 1931,德,Kuhn and Lederer,氧化铝、碳酸钙为吸附剂 1940,提出了液液色谱法,如逆流分配 1952,James and Martin,提出气液色谱理论 20世纪6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出现 1937~1972年,15年中有12个Nobel奖是有关色谱研究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二:波谱技术用于天然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IR: 1944,Pekin-Elmer公司,第一台红外光谱仪 MS: 20世纪,质谱仪 EI、CI,FD,FAB,ESI,MALDI ESI-TOF,MALDI-TOF NMR:1953,30MHZ的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70年代,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1D NMR——2D NMR 30—60—100—300MHz 400—500—600—800—900MHz UV,X-ray,ORD,CD等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三:研究深度、广度、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深度、广度:机体内源活性物质 微量、水溶性、不稳定、大分子 速度:吗啡————1804-1925 利血平———1952-1956 生物碱:1952前100年,95个 1952-1962,11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