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23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pptVIP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23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步步高】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点23 古代中国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

答案 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影响: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3.归纳总结——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 (1)沿革 ①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②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③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2)规律 ①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 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④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归纳总结——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 (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2)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返回 1.(2015·全国Ⅰ高考)《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解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五口甚至九口人,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错误; 农业收益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了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答案 A 高考题组 2.(2015·广东高考)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麻缕机织”“耕耘、刈获、桔槔”可知材料描述了家庭生产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现象,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因此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与官营手工业等信息,故B、D两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男女社会地位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 A 3.(2015·天津高考)“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A      B     C      D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种粒”“下通足窍”“且行且摇”,由此判断是播种工具——耧车,故选B。 A、D两项是耕作工具,排除;C项是灌溉工具,排除。 答案 B 高考题组 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 答案 C 模拟题组 5.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 按照材料所述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A项正确; 材料提供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遗址,不能充分证明“全国”,故B项错误; 因为缺少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仅仅按照材料,不能判断“最发达”,故C项错误; 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铁犁牛耕成熟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 A 模拟题组 6.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返回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