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厢记》中莺莺的爱情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西厢记》中莺莺的爱情观 高州师范311级中3 班 袁超红 [摘要]崔莺莺是著名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本文通过分析崔莺莺在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上的性格心理变化,突出她的爱情观演变过程,以及与元稹的《莺莺传》作比较,浅析崔莺莺在爱情观上的异同。 [关键词]莺莺 性格心理 《莺莺传》 爱情观 《西厢记》[1]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上京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之女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在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强娶莺莺时,崔母在僧寺出言: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张生智退贼兵但是反遭崔母悔婚,莺莺经过内心情与礼的煎熬,在红娘的帮助下,两人私定终身。张生科举高中后,终于得到崔母的首肯,抱得美人归,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文就莺莺在与张生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展开莺莺的爱情观变化。 一、莺莺的性格心理变化 莺莺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爱情,敢于对自己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中国文学史》[2]评价莺莺“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欲进还退,欲退还进,一个似乎性格中处处充满矛盾的人物。”在普救寺与张生巧遇后,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她,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思想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与以崔母为首的封建势力抗争中,她的性格心理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爱情观念也有所不同。此文就这三个阶段一一详谈。 (一)想爱却不敢爱 莺莺出生于权贵之家,父亲曾是一国之相,更是封建礼教制度的守护神,母亲也是遵守封建礼教规范的妇女,更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崔母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的教育束缚了莺莺的行动自由,这样的残酷黑暗封闭的环境泯灭了莺莺对青春、对爱情、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所幸莺莺在普救寺中,因崔母的一时疏忽看管让她对青春、对爱情、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盼有了萌芽的机会。在普救寺的后院与张生的巧遇,是莺莺爱情萌芽的地方。所以在第一阶段,莺莺与张生有了几次接触后还不能让她去与崔母反抗,只是在性格心理上产生了变化,在行动上常带矛盾,对张生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中。 1、缘起普救寺 崔母常年四季将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养在深闺的莺莺好像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 而莺莺的情爱的开端源于她与张生在普救寺后院的巧遇。崔母早已把莺莺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郑恒为妻,因郑恒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品行不端,莺莺并未心动。而压抑在莺莺心底的爱情之火在这次相遇中被点燃。于是,莺莺不顾封建礼教的教条,不顾佛门净地,不顾自己还在丧亲热孝中,大胆地向张生“回顾觑示”。在特定的环境中用特别的举动表达她对张生的爱慕之情。红娘向她述说张生的“自报家门”时,对于张生唐突的举动她不是让红娘去向崔母举报而是选择了隐瞒,金圣叹在此段批语:一路如怜不怜,如置不置,有意无意,写来恰妙。[3]一方面是来自礼的约束,另一方面是莺莺有着自己的主见,暂不让崔母知道,所以才有“如怜不怜,如置不置,有意无意”。莺莺在夜晚烧香时: (旦云)此一炷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此一炷香······(做不语科)。 (红云)姐姐不祝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早寻一个姐夫······(旦再拜云)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长吁科)[1](P11) 如果红娘说错了莺莺的心事,莺莺必定大发雷霆,但莺莺的表现却是沉默以对,可见她心中对郑恒这内定的丈夫是不满意的,反而对张生有情意。再则红娘身为一个丫鬟敢对主子的婚事置喙,可见红娘已把莺莺对张生产生的爱慕看在眼里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 (旦唱)往常单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那吒令】[1] (P17) 莺莺久困深闺,遇上张生后那情感就犹如火山般喷发,开始唤起她内心深处的人性,对爱情的向往。 2、崔母悔婚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崔母的许婚,是莺莺追求爱情机会的开始,也是加强她潜意识反封建礼教的开端。张生搬来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围,莺莺对张生的深厚爱情即将产生甜蜜的果实之时,崔母嫌张生是一介白衣秀士,“止留下四海一空囊”的清贫家产,于是狠心的反悔昔日的诺言,让两人以兄妹相称。崔母悔婚,让莺莺敢于骂她的母亲是“即即世世老婆婆” 【得胜令】 [1] (P27)是“口不应心”、“谎到天来大”等等,迫使莺莺反叛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莺莺在崔母悔婚后,虽然对母亲是不满的,可还是在封建势力的阻挠下选择了退缩,遵守的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不敢爱到爱不自禁 从《听琴》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这个阶段面对遇到的艰难曲折无

文档评论(0)

qbjzmxj59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