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3)通假字现象 通假指的是文言中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有的完全相同,如“畔”同“叛”,“竦”同“耸”; 有的声母相同,如“亡”同“无”,;有的韵母相同,如“见”同“现”,“食”同“饲”。 有的较特殊,叫形近通假,如“说”同“悦”,“被”同“披”。 结构 秦晋围郑: 1.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开端 临危受命:1.佚之狐举荐烛之武 2.烛之武发牢骚委屈 3.郑伯求助烛之武 4.烛之武答应见秦伯——发展 说退秦师:当前:1.{坦言其亡,避其锐气 2.亡郑陪邻,有利于晋 3.存郑东道,无害于秦}——事理 过去:4.{1.朝济而夕设版——忘恩负义}——事实 将来:5.{肆其西封——贪得无厌,阙秦利晋}——事实 晋军撤离————结局 人物形象 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爱国情深 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有勇有谋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佚之狐:远见卓识,知人善任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郑伯:情真意切,自责,从谏如流 (3)通假字现象 通假指的是文言中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事件 情节发展:波澜起伏 郑危 佚之狐举荐 郑伯请人 烛辞 郑伯自责 夜缒 说秦 郑知亡 飞地难治 亡郑陪邻 舍郑有益 过河拆桥 晋国扩张 秦退 晋攻 晋退 讨论: 如何看待古人的劝谏艺 术? 亡郑 无利,有小害 对秦 舍郑 无害,有小利 对秦 亡郑 将有大害 对秦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二、善于分析利弊。 一、善于利用矛盾。 三、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四、讲究语言艺术。 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灭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郑 秦 晋 函陵 氾南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晋 侯 子 犯 说退秦军 逼退晋军 晋军 秦军 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侧面写烛之武)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 虽满腹牢骚但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大度,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 再以国家大义 警之,晓之以理。 烛之武: 佚之狐: 郑伯: “不仁、不知、不武” 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1.照应上文。 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 晋师撤离 * * *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高中三年要掌握32个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30个常见的文言虚词有(高考必考,因而碰到后要归纳到积累本上): 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