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新的理论和政策:由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使经济有序发展,以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2.新的特点:在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3.新的起点:实际上是对生产资料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和继承,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1课 “自由放任”的美国 高考课标要求: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3、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原因; 4、二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关键词:“新变化”(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新经济等方面)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过程 金融业 (银行倒闭) 工业 农业 对外贸易 (工厂关闭、工人失业) (田地荒芜、农民破产) (锐减)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 信贷消费过度(分期付款膨胀) 3、经济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原因?) A、地域范围: B、从经济范围看: 金融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相互交织 由美国爆发 ---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转嫁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 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美国方面: (2)世界方面: 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最主要原因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大萧条 3、经济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 A、地域范围: B、从经济范围看: 4、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5、经济危机的影响 (3)世界局势: (1)经济: (2)政治: 极大的破坏了生产、浪费社会资源, 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②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①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局势紧张 二、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1、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投资,大幅提高关税; 3、1932年后: 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政府提供贷款,进行救济; 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③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救济; 结果:美国经济萧条、人民丧失信心;病入膏肓; 美 国 德国、日本 通过自身改革(罗斯福新政) 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向外转嫁危机 政治:美国以独立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 ,不易建立法西斯独裁道路;而德日…… 经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干预经济,缓解危机;德经济实力较美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历史因素(国际关系):美国极力维护凡华体系;德日不满战后的帝国主义秩序…… 个人因素:罗斯福一个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家、改革家;希特勒纳粹好战分子,宣传民族复仇…… 1、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三、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原因 3、1933年罗斯福当选4.人民不满、渴望改革 (二)新政分两个阶段(时间和主要措施) (三)新政的主要内容(共5点) 主要内容三R RELIEF——救济 RECOVERY——复兴 REFORM——改革 有助于社会稳定,早日摆脱危机。 《社会保险法》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缓和了社会劳资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保护劳工权力 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 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环境。 《联邦紧急救济法》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劳资矛盾有所缓和,为企业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 《全国工业复兴法》 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 《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