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与战争 气象: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气象与战争是有密切联系的。气象坏境的情况好坏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于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气象与战争 我国古代有许多利用有利天时作战取得战场胜利的例子--------冰冻岐山。 李愬sù雪夜袭蔡州---(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十月初十,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就采用谋臣许攸的建议,利用十月“秋高气爽,物干风燥”的天气连夜奔袭袁绍军乌巢屯粮基地(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夷陵之战 因为当时江南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 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第三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上方谷火烧司马懿 上方谷谷底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一旦谷内起火,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上升到高处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父子三人侥幸逃脱。 东亚季风与清政府武统台海 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彻底消灭郑氏集团,在和平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683年6月16日揭开了进攻台湾的序幕。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根据台湾海峡的气候特点,选择了正确的渡海时机和进攻路线。他认为,冬季,北风刚硬强劲,不利于船队的航行和停泊。澎湖之战,未必能一战而胜,一旦舰船被海风吹散,就很难迅速集结,发起二次进攻。夏季西南季风则比较柔和,海上风轻浪平,清军船队可编队航行,官兵可免除晕眩之苦,也有利于船队集中停泊,实施下一步作战行动。同时,由于夏季多台风,按常规此季节不易渡海,所以,敌人防备定然松懈。此时发动攻击,可使敌猝不及防,取得兵法所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效。为避开台风袭击,施琅选定夏至前后20余日为最佳渡海和作战时机,他凭着多年的航海经验判断,这段时间中风浪最平和,台风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在进攻路线的选择上,施琅根据风向和敌方防御情况的情报,决定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起航,乘6 月的西南季风向东穿越台湾海峡,首先攻取澎湖列岛,扼敌咽喉,然后,兵锋直指台湾。实战证明,施琅对渡海时机和进攻路线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国外的气象战争的事例 1.美国在1969年~1972年的越战期间,利用东南亚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秘密地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的毗邻地区进行人工降雨,先后出动飞机2600架次,投掷催化弹47400枚,造成
文档评论(0)